苹果起诉唯冠 iPad商标花落谁家?
本篇文章1661字,读完约4分钟
自从苹果在2010年春天推出ipad以来,ipad已经成为最热门的电子产品。截至2月份,已售出近1500万台ipad。然而,在中国风靡全球的ipad商标所有权问题一直没有定论。
2001年,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唯冠”)获得ipad商标的独家使用权,至今实际持有该商标。另一方面,苹果公司声称其已从深圳唯冠的母公司购买了ipad商标的使用权,并对深圳唯冠提起诉讼。
2月23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次公开开庭审理此案。
ipad商标正在等待价格
2010年2月,在ipad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之前,苹果发现其无法在中国国家商标局办理ipad商标转让手续。
《中国商报》记者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网站上查询到,这两个ipad商标的注册号分别为1590557和1682310,持有者为深圳唯冠。使用范围包括计算机和计算机外围设备;这两个商标的有效期分别为2011年6月20日和2011年12月13日,到期后可以续展。
据高级知识产权律师张亚舟(音译)称,苹果公司最初通过在伦敦注册的知识产权公司购买了10个ipad商标,其中两个属于深圳唯冠,但台湾唯冠签署了商标转让协议。台湾唯冠和深圳唯冠是不同辖区的独立企业法人,其经营活动和民事责任是独立的,因此苹果没有获得深圳唯冠的两个ipad商标权。
为了在中国获得两个ipad商标权,苹果开始联系深圳唯冠讨论商标转让事宜。
与此同时,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深圳唯冠经历了一场债务危机。2010年3月,包括中国银行(601988)、民生银行(600016)和国家开发银行在内的8家银行查封了深圳唯冠的资产(包括ipad商标),这8家银行成为ipad商标的实际控制人。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该银行没收深圳唯冠的资产之前,苹果曾与该银行就商标权的转让进行过谈判。苹果提出的转让价格是4000万美元,但是由于双方的期望相差很大,无法达成协议。
据业内人士透露,为了获得ipad的商标权,苹果已经与上述八家银行进行了沟通,其解决方案是希望深圳唯冠进入破产程序,然后拍卖ipad的商标权,再由苹果以合适的价格收购商标权。然而,这一计划遭到了多家银行的拒绝。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游听云认为,如果苹果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上使用该商标而没有获得ipad的商标权,它可能面临被起诉侵权的法律风险。
为了获得ipad商标在中国的所有权,苹果采取了主动。2010年5月,苹果知识产权公司以深圳唯冠为被告,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商标确权诉讼(即通过行政或司法程序确定商标所有权的行为),请求法院确认其对两个在中国注册的ipad商标享有专有权,并责令被告赔偿原告商标所有权调查费和律师费共计400万元。
双方损失的调节或减少
2月23日,苹果诉深圳唯冠案在深圳中级人民法院举行了首次公开审理。你听云认为这场官司对双方都很重要。如果苹果输了,它将受到商标所有人的攻击,它将面临无法在中国使用ipad作为全球统一的产品名称,品牌价值将遭受巨大损失;对于深陷债务危机的深圳唯冠而言,ipad商标权无疑是其最宝贵的资产。如果深圳唯冠在这场诉讼中败诉,它不仅会失去ipad商标,还会向苹果支付高额赔偿。
庭审期间,双方的争议焦点是深圳唯冠ipad的商标权是否已经转让。
苹果和知识产权公司的共同代理律师认为,在与知识产权公司的谈判过程中,唯冠的谈判合同实际上代表了唯冠控股、台湾唯冠和深圳唯冠的意思,深圳唯冠自始至终都有转让涉案商标的意图。虽然最终协议仅由台湾唯冠的授权代表签署,但台湾唯冠的负责人杨荣山也是深圳唯冠的法定代表人,因此可视为获得了深圳唯冠的授权。
此外,该知识产权公司的律师还认为,他的律师在签署协议时不懂中文,他无法核实中国商标的所有者。此外,合同签订时,涉及的商标所有权无法确认,导致相关文件有误,责任由深圳唯冠承担。公司知道中国商标是以其名义注册的,唯冠集团整体转让其资产时,未能纠正商标权文件错误,应承担主要责任。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苹果起诉唯冠 iPad商标花落谁家?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9542.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再造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