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最后一公里
本篇文章2704字,读完约7分钟
近两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大发展,物流快递业也进入了井喷期。然而,与此同时,潜在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最突出的问题是最后一英里的配送(注:本文中的最后一英里是指物流配送站到客户的距离)。
最后一英里问题
据统计,中国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去年5月,央视“物流慢性病”系列报道揭示了中国物流成本高的深层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物流环节太多。其中,“最后一英里”占物流配送总成本的30%以上。
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问题已经成为困扰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企业的最大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物流成本控制需求和电子商务客户体验需求之间的矛盾。物流企业应该降低成本,而电子商务应该使客户体验多样化。物流和电子商务公司要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并不容易。
即便如此,最后一英里配送背后的巨大商业价值仍然让各方垂涎三尺——“最后一英里”物流服务是电子商务面对客户的唯一途径。服务中积累的数据包含了客户的触角,并可以基于数据采购和信息管理积累有价值的东西。供应链管理对于前端市场预测非常重要。随着大物流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最后一英里”的商业价值将越来越明显。
正因为如此,市场参与者试图在分销结束时掌握这个网络。然而,中国“最后一英里”的低价一直是制约问题解决的最重要因素。此外,参与的企业无法就利益分配达成共识,这也制约了合作和创新的进程。
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加入争夺最后一英里的战斗,这个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最后,谁应该控制国内市场的最后一英里,电子商务、物流、零售终端还是第三方?
探索道路
为了解决电子商务最后一英里的物流问题,各方都在努力打破常规,创新思路,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
电子商务企业首当其冲。以JD.com为例,JD.com除自建物流系统外,还先后推出了校园营业厅、地铁自举点和社区自举柜台服务。在许多方案中,“自我提及”已成为关键词。对于企业来说,密集配送可以降低配送成本,使配送时间更加灵活,改善用户体验,保护消费者隐私。但是,自行申报的问题是初始投资很大,当国际收支平衡时仍然是一个大问题。为此,JD.com也在积极拓展合作渠道,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包括便利店和第三方服务组织。
从九月开始,天猫也参与了最后一英里的建设。第一批阿里小邮局项目已与11所高校达成合作,并在高校设立服务站,提供收发快件、自筹资金等服务。小邮局由学校经营,快递公司根据账单支付学费。在合作模式下,天猫不运作,而只是作为一个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该系统可以连接各种快递公司,以及电子商务公司,如当当和京东。然而,阿里小邮局的问题是,如果快递员想从学校已经很低的分配收入中挖掘出一部分,他就失去了争取退货的机会,这使得快递公司很难对此感兴趣。
除了电子商务,大型物流公司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出路。其中,SF快递的表现最为抢眼。除了与便利店、物业和第三方合作,SF快递还开设了便利店。然而,与标准便利店相比,这些便利店更为简单,商品种类和数量更少,更多地承载了快递网点的功能。
针对物流成本高、物流环节复杂的问题,由政府牵头,倡导“共同配送”理念的新型物流公司应运而生。其中,北京联合配送试点项目“城市100”最为突出。
联合配送的基本思想是,货物进入城市后,每个物流企业不再发送自己的零件,而是建立一个专门的配送终端,统一配送,从而降低物流企业的成本。分配结束时,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以“城市100”为例。其网点位于大学和社区。上游与各快递公司合作,快递公司将包裹送到“城市100”网点,再由这里的工作人员进行“二次配送”,不仅整合了终端资源,也解决了高校和一些高端社区快递公司配送难的问题。
然而,100城市在北京的进展并不顺利。这是因为,虽然联合配送的概念很美,但与国内快递以提货为主,配送部分以营销为主的局面是矛盾的,这与阿里小邮局面临的问题基本相似。此外,城市100收费很高,当快递数量稍大时,快递公司不愿意配合。对于所有的商业网点来说,单靠“共同配送”很难实现收支平衡。目前,双井R&F的连接点已经同时加入了海洋物流,做收发配件的业务,这是该市100个网点的普遍情况。
除了物流公司,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平台也加入了这个团队,包括收货。该第三方接收平台于2011年12月正式推出。它与社区中广泛分布的零售终端合作,整合分散的社会资源,为网上购物用户提供签收包裹的服务。用户可以选择附近的合作网络,并在方便的时候询问。寿宝有很多线下商店,包括便利店、洗衣店、药店、美容院、咖啡馆、宠物店等。在线主要与电子商务合作,通过自主开发的接收管理系统实现在线和离线连接。收入模型分为合作网点,收入来自上游。
收纳宝整合了最接近消费者的分散的社会资源,数量巨大。如果运作良好,这个网络无疑会产生巨大的价值。在这种模式下,成本投入相对较低,但谈判、培训和管理的成本不可低估。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消费者观念和行为的改变。集合企业是解决“最后一英里”问题的有益补充,特别是那些拥有庞大合作网络系统的企业,合作机会很多,但很难成为市场参与者。
此外,另一种第三方服务形式,24小时自助收费站,也正在试行。它进一步将手动交付转变为自动操作。该自助快递站由硬件设备、设备软件和后台软件组成。它可以实现快递包裹的自动收发、远程查询和控制,实现大量的数据交互,并与电子商务、快递公司、移动公司、银联甚至物业连接。同时,他们还可以在自助快递站的后台网站上查询。上海宝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提供该整体解决方案的设备供应商。
然而,这种24小时自助服务设备还不能用于大规模操作。除了消费减少带来的成本增加外,最重要的问题是谁来做商业运作,如何有效地切入市场需求,协调相关各方的利益,建立信任。此外,JD.com、SF快递等企业也在尝试,他们面临着很多竞争。此外,自助终端的建设成本很高,只有先行者才能先下手为强。
除了电子商务,物流公司和收集企业,便利店和其他零售终端也主动参与。便利店因其贴近用户、数量多、信息水平高、管理规范等优势,一直是所有企业开展自营业务的首选合作伙伴。如今,从被动吸收到主动参与,便利店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北京好邻居连锁便利店就是这种情况,它不仅与电子商务、快递和收货合作开展收发货业务,还与网上便利店合作,将自己的配送系统纳入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服务。
然而,目前,国内各种“最后一英里”的尝试仍处于摸索状态,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目前,上述路径的探索基本上是从整合资源、降低成本、高效环保的角度出发。在实施中仍然存在许多潜在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很难断言哪种方式能够在市场中生存。
标题:争夺最后一公里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7120.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最后一公里难题 怎么解决?
下一篇:网购自提:京东的多样化配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