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探索二维码购物争议:概念还是泡沫
本篇文章3157字,读完约8分钟
“我认为国内对二维码的认知经历了三个阶段:无所不能、飘在空、心中没有代码。”在中国从事二维码业务多年的华阳信通董事长黄新山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在二维码传入中国的早期,人们曾经认为二维码可以做任何事情。在第二阶段,人们发现二维码“漂浮在空,不能落地”——人们太关注二维码本身,而不是它背后的应用场景。后来,二维码开始进入“心中没有代码”的阶段,即不再关注二维码本身,而是关注二维码如何帮助应用它的企业赚钱。
随着智能手机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二维码在过去的一年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二维码的出现让许多传统媒体看到了新的业务。许多媒体开始在自己的报纸或杂志上开辟二维码购物业务,将二维码与纸质媒体上发布的产品图片进行匹配,并将其与手机上的购物中心连接起来,希望形成新的利润来源。
这是一个新的蓝色海洋还是一个泡沫?
纸质媒体二维码购物尝试
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内用户对二维码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随着腾讯向拥有2亿用户的微信添加二维码,二维码识别软件的装机容量得到了很大提高。此外,三大运营商已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推广二维码的应用。在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努力下,二维码在国内用户中的普及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二维码业务的核心是离线接地。必须通过离线渠道安装二维码。”上海一家大型投资公司的副总裁告诉记者,他已经投资了两家二维码公司。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发行量巨大的传统纸质媒体有可能成为二维码购物的新载体。理论上讲,纸质媒体上发布的二维码会产生大量的网络流量。
目前,通过搜索引擎和在线广告等互联网手段获取互联网流量的成本非常高。国内电子商务获得新用户的成本每年增长30%。目前,在互联网上获得一个新用户的费用已经达到100元左右。在这种背景下,二维码作为一种新的流量门户,受到了许多电子商务网站的青睐。
目前,中国最受关注的二维码购物平台是广州的闪电购物,该平台刚刚完成融资,估值100亿元。目前,Flash购物正与南方都市报等平面媒体合作开发二维码购物业务。《南方都市报》的报纸版面已经变成了一个可以随时下单的虚拟纸品商城。该商场主要销售日用品、食品、酒等商品,P&G是其最大的客户。目前,这项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
此外,许多主要面向年轻时尚人群的平面媒体也尝试使用二维码购物,在介绍服装、化妆品、包包和手机配件的旁边添加二维码,以便读者在阅读杂志时可以轻松拿起手机拍摄并完成购买。
《玩手机》杂志的制作人尹永科告诉记者,该杂志用户扫描的二维码平均数量已经达到10个左右。《玩手机》杂志是中国使用最广泛的杂志之一,几乎每本杂志都有3到10个二维码供用户扫描,并链接到手机应用商店和其他地方。
“但杂志的二维码购物能否形成规模,取决于你的杂志发行量。”尹永科指出,他认为纸质媒体进行二维码购物仍然非常困难,因为大多数纸质媒体的发行量有限,而且大多数纸质媒体的发行量有下降趋势。他曾经考虑过通过杂志上的二维码销售各种手机配件,但发现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在我们看来,我们可能会利用报纸、杂志和印刷媒体进行二维码购物,而且更多的是品牌企业。”智能快照(Smart Snapshot)营销总监张禾指出,一些品牌将纸媒二维码购物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布渠道,即没有在其他地方上市,这与企业的营销策略相结合。
张和表示,平面媒体二维码购物的发展与媒体原有的广告模式没有冲突,这相当于给媒体一个新的发展渠道,因此媒体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尝试。
"你为什么想要一个二维码?"
然而,纸媒发展二维码购物业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用户在报纸和杂志上看到二维码时要拍照?二维码技术提供商华阳新通的董事长黄新山发现,大多数时候,用户不会在报纸和杂志上使用二维码。
黄新山指出,衣服和鞋子不一定适合二维码购物,因为这些产品需要反复比较。"即使你去购物买衣服,你也得去几家商店."这时,二维码购物的弊端就体现出来了,因为它在选择和比较上不如pc电子商务网站,而且由于报刊杂志的版面有限,在产品丰富度上不如网站,这就限制了二维码购物的发展。
黄新山指出,二维码购物的最大威胁是现在年轻人看报越来越少,读报人越来越老,只有年轻人知道如何使用二维码。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仍然拥有稳定年轻用户的时尚杂志在二维码购物中将拥有更大的空空间。
他认为二维码购物更合适,二维码需要反复购买,比如口罩,或者一些高度标准化的产品,不需要比较。
黄新山指出,为了解决“为什么要带QR码”的问题,需要在商业模式上做一些设计,比如在需要多次购买的产品上打印QR码,当用户使用上次购买的口罩时扫描口罩包装上的QR码,下次购买时通过自动识别享受折扣,这样更多的用户会愿意使用QR码购买。
另一家名为vinux的初创公司正在帮助许多传统纸质媒体建立一个二维码购物平台。该公司的系统可以自动帮助传统纸质媒体创建移动购物中心——这些产品将自动匹配二维码,通过纸质媒体打印在杂志和报纸上,然后用户扫描购物。
vinux创始人张斌指出,大量纸质媒体已经开始尝试二维码购物业务,不同媒体的效果有很大不同。时尚杂志效果最好,而旧杂志效果最差,因为老年人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二维码。
“表现最好的杂志,50%的读者会扫描二维码在上面购物,但最差的效果不到千分之一。”张斌指出,手机二维码购物量仍然很小。
影响手机购物发展的最大因素不是二维码渠道,而是不完善的手机支付。张斌指出,通过二维码扫描的大部分购物都是网页形式,需要通过移动浏览器打开,而移动浏览器不支持安装安全插件,所以安全性很差。为了保证支付的安全性,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繁琐,超过70%的用户被困在支付环节。
张斌指出,纸质媒体手机购物中心的畅销品类是那些特别有趣的产品,比如新潮的数码产品和手工艺品,或者只能在这里购买的产品,而不是像京东和天猫这样的网上购物中心。一些媒体会指出,这些商品仅用于本杂志或报纸。
日本二维码购物还没有扩大规模
日本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国家。然而,记者两周前在日本的一次采访中将其公布,二维码购物在日本还没有形成大规模。
"日本包、化妆品、服装等时尚购物基本上不使用二维码."日本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乐天的一名中层官员告诉记者。
中层的乐天指出,作为一份时尚杂志,它服务于精确的人群,需要品味和引领时尚。许多日本时尚杂志认为,如果增加购物代码,杂志的质量将会降低,效果将是平均的。最好是做好内容,建立一个能给读者带来的形象,然后通过销售和广告带来收入。
“只要杂志发布二维码等信息,它就需要负责客户服务。这是日本人的商业习惯。”乐天的上述中层指出,杂志购物模式的开放会带来客户服务问题,影响杂志的运营,不一定专业,也有运营风险。
对于日本时尚杂志来说,如果他们进行二维码购物,就必须承担购买商品的风险。由于日本知名品牌在压力下不卖商品,大部分都需要被买断,这也是日本时尚杂志不买信息的原因之一。
“另外,如果杂志上有购买的二维码等信息,那就是纯粹的广告模式。这个的编辑方法也不一样,这也会影响到广告页面的价格和操作。当然,也有上述口味问题和商家。太多的品味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上面提到的乐天的中间层指出。
这与国内的想法完全不同,因为日本注重服务,二维码只是作为一种感应方式,但也需要不影响服务质量。二维码只能作为一种手段,但很难成为一种营销手段。
“至于二维码在广告诱导方面,日本一直在努力,但成功的案例并不多。”乐天的中层指出,日本最大的二维码公司负责几乎所有的功能手机内置市场,但它最近几乎关闭,因为二维码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从二维码购物在日本尚未发展的事实来看,阻碍二维码购物的最大因素恰恰是商业配套设施的开放,而不是技术本身。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纸质媒体二维码购物要做到“心中没有代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标题:纸媒探索二维码购物争议:概念还是泡沫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5005.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