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首创租借模式一网多用 天翼立体网络织就智能天网
本篇文章1643字,读完约4分钟
柳州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主任李武平说:“自从《人民日报》发表以来,柳州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我们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近年来,柳州市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形成了具有柳州特色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开创了‘人管系统、系统管人’的新模式。” 为什么柳州天网的建设会引起关注?“我们的首个租赁模式使天网形成了统筹规划、综合应用、统一标准、规模复制的建设机制,实现了信息共享、多点联动、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快速反应的城市综合信息管理。”用柳州电信总经理唐光举的话来说,这是第一个在行业内闻名的政企租赁模式。 一个监控点等于四个警察 十多个显示屏在眼前闪烁,不断切换城市主要道路和人口密集场所的实时图像;12319城管服务热线相继响起;城管持有定制的天一终端,当他们在街上执勤时,可以直接拍照并上传到验收平台...地理信息、宽带网络和3g视频被整合到数字城市管理平台中。 据柳州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视频监控室值班班长介绍,天网平台使“一路看、一路听”成为现实,也成为信息收集和实施的重要“帮手”。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仅城市督察员就报告了250,300起案件,10,018起案件被录像记录下来。 数字城市管理只是柳州天网建设的一部分。柳州市使用的近3000个监测点基本覆盖了主要道路和人口密集场所,与电子警察、安检点等项目一起,在城市管理、防汛抗旱、社会公共管理和案件侦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个监测点相当于四名警察。由于全面的视频监控,城市监控管理和公共安全的盲点正在逐步被消除,充分发挥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优势。”柳州电信副总经理郭春华评论天网。 政企租赁模式实现一网多用 柳州市市长郑俊康表示,柳州市采用“电信建设+政府租赁”模式,先后完成了“天网工程”一期、二期、三期工程。正是政企合作的探索和创新,使得天网的建设、应用和推广在柳州迅速推广。 以数字城管为例,天网项目建成后的数字城管项目与天网项目共享信息平台资源,实现了“一点联动、多层次响应”的高效管理,从而构建了柳州市“大城管”的格局。自从与天网项目整合以来,数字城管已经实现了四个城市的连接,覆盖面积达124平方公里。通过数字城管系统与天网共享监控资源,减少了监控设备的投入,这是柳州社会管理创新的亮点,也是天网租赁模式的优势。 天网建设的所谓“柳州模式”,就是按照“政府统一规划、企业投资、政府长期租赁、应用部门使用”的全新模式,推进监控系统建设,形成统筹规划、综合应用、统一标准、规模复制的建设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多点联动、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快速反应的城市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租赁模式是政府和企业双赢的选择”,唐光举总经理表示,“采用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减轻政府投资的压力,还可以避免维修的压力。” 建设“宽带中国”是天网的护航 第一个政企合作的租赁模式是柳州模式的精髓;而高速无缝的三维网络覆盖是其基础。宽带、固网、移动网的融合,构筑了天地一体的天一网。智能管控使天网真正成为提升管控工作科技含量的“千里眼”和“金钥匙”。 柳州电信作为天网建设的网络承包商,于2000年开始大规模建设宽带接入网。目前,400万以上的宽带用户比例已经超过60%;宽带端口容量达到80万线左右,其中50%以上为光纤端口,可有效承载iptv、视频通信、voip等高带宽需求的业务。 广西电信政企客户支持中心副总经理何建表示,天网是智慧城市建设和宽带中国建设的重要体现,是一个真正落地的民生工程。事实上,在“宽带中国光网络城”的建设浪潮下,信息化建设的春风正刮向各行各业,信息将生活从蓝图变为现实。目前,广西已建成约2万个监测点,E-Pass警察、蔗糖E-Pass、天一巡逻、E-Pass矿山、宝宝在线等天网应用已成为行业典范。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来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行业与中国电信携手合作,以加强天网视频监控系统拓展应用为突破口,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打造智能高效的纺织管理网络。
标题:柳州首创租借模式一网多用 天翼立体网络织就智能天网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4857.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