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商业终将“社会化”
本篇文章1518字,读完约4分钟
Twitter和facebook在美国的变革正开始在中国上演,以辛凯、微博和团购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正在推动一种叫做社交商务的变革。众包、企业2.0和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正在成为现实。
在美国,随着以推特(twitter)和脸书(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融入主流社会,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基本的互联网应用,可以与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相媲美。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第三方应用引发了一场全新的社交业务转型。众包、企业2.0、社会客户关系管理等企业管理领域的新概念相继出现。
在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特点也非常鲜明。随着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巨头纷纷加入社交媒体阵营,跨境和开放已经成为2010年以来最新的网络趋势。一方面,团购的兴起模糊了社交网站和电子商务之间的界限;另一方面,主要网站推出了第三方开放应用平台,鼓励基于社交媒体的商业创新。
客观地说,社会企业改革方兴未艾,为企业参与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社交媒体,迎接即将到来的社交业务变革,中投公司在2011年推出了一系列从社交媒体到社交业务的白皮书。
白皮书回顾了社交媒体在中国的发展,企业对社交媒体的不同理解和应用阶段,以及企业对社交业务的期望。介绍了一些企业有意识地利用社交工具、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有计划地整合web2.0技术和互联网空,重塑品牌-消费者沟通关系、组织管理和业务运营模式的做法和案例。它为企业利用“从社交媒体到社交商务”的观念和思维转变提供了基础。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社交媒体的快速深入发展,中国每个企业和组织的商业模式最终都会步入“社交商务”时代。所有的企业最终都会变成社会企业。
冬眠和生长
社交媒体是指允许用户创建、交换内容和互动的在线平台和技术。最常见的形式包括博客、微博、在线频率感知、论坛和社交网络。
在中国,随着近年来网络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中国网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有4.57亿互联网用户,其中包括2.35亿社交网站用户、2.94亿博客用户、1.48亿论坛用户和2.84亿在线视频用户。平均每个网民有三个社交媒体位置。
虽然中国社交媒体的总体格局与国外相似,但也充满了独特性。以社交网站(sns)为例,facebook在国外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在中国,qzone、辛凯和人人网等大型社交网站已经出现,它们相互竞争,拥有不同的用户群。此外,与西方网民相比,中国网民更愿意创造和分享内容。知名研究机构Forrester发现,中国网民创作内容的比例(44%)明显高于美国网民(24%)。
事实上,中国社交媒体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94年中国第一个论坛曙光论坛站的建立,当时中国互联网刚刚起步,探索发展之路,十亿人口中只有几千网民。与中国社会媒体发展历史相对应的是企业对社会媒体应用的深化和多样化。根据cic研究报告的定义,企业认知和应用的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休眠期(1994?2003),潜伏期(2004?2006),增长期(2007?2008)和爆发期(2009?2010),预示着社会化商业时代社会商业的到来。
在中国社会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对社会媒体的应用不断被理解和深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根据中投公司的l-k-p模型,2008年之前,企业对社交媒体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倾听——倾听在线口碑,通过社交媒体获取行业信息,评估品牌网络声誉;
了解-通过在线口碑获得消费者的洞察力和产品反馈,并深入了解在线社区文化;
参与——融入在线社区,与网民互动,传达品牌声音。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所有商业终将“社会化”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2391.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