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诉中兴:一场中国式战争
本篇文章1029字,读完约3分钟
几天前,数十家媒体参加了华为在上海举行的分析师会议。与往年相比,华为几乎主动邀请了所有主要媒体。
同一天,中兴通讯与马来西亚telenor子公司签署了hspa+/lte合同,涉及5000多个站点,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亲自前往马来西亚签署合同。中兴背后的几乎所有法律人员都在积极准备针对爱立信的诉讼。
同一天晚上,华为迅速向数十家海外媒体发布了一条英文新闻,称将起诉中兴通讯侵犯商标和专利。华为提供的信息说明了与华为商标图形相似的中兴环保标志商标图形的侵权行为。随后,全世界数百家媒体转载了这条新闻。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精心部署的公关闪电战,在时机和技巧上相当精明。
华为的诉讼是要从一片叶子上抓住中兴。对于进入欧盟的货物,要求严格的环境认证,rohs是重要的标准之一,“rohs+树叶/树枝”的设计在欧盟被广泛用作环境认证标志。此前,华为在为欧洲运营商定制数据卡时,也采用了rohs一种表达环保理念的“绿叶”通用设计。据悉,2008年底,中兴根据欧洲运营商提供的样品定制了数据卡,并搜索了标识,但当时没有相关的商标注册。2009年11月,华为向欧盟提交了商标申请。尽管中兴通讯在2009年推出了新标志,但它仍未阻止华为提起诉讼。
中兴通讯没有示弱,在得知华为的主张后,立即在中国反诉华为的侵权行为,同时在法国的同一个集群中对其专利提出了无效请求。
专家认为,华为和中兴仍在争夺欧洲市场。华为于2006年进入荷兰皇家电信kpn,2007年进入沃达丰。此后,华为成为欧洲的主流设备供应商。三年多之后,中兴通讯与匈牙利的telenor公司签署了数千份hspa+/lte基站合同,成为进入欧洲的第一跳。中兴通讯刚刚在马来西亚签署的合同也得到了telenor的认可,随后又与德国kpn签署了数千份wcdma合同。华为这次起诉的国家包括匈牙利和德国。
华为阻止中兴进入欧洲的策略非常明确。据说,华为依靠比中兴大一倍以上的规模,在内部实施一种“对弈”战略,即中兴生产的所有好产品都将通过价格竞争来争取淘汰对手或削减利润。这场诉讼使双方原本桌面下的战争变得肤浅。
与爱立信等外国公司不同,华为更了解中兴的优势和劣势,其攻击更有针对性。随着技术和市场能力的融合,华为也选择了专利和法律手段,与爱立信同时出售,或将中兴排除在市场之外。一些分析师指出,一向擅长技术和市场的华为,在专利战之后可能会有一系列稳定的后期动作。而中兴,又有多少手段,可以一起对抗巨人?这也是业界所关注的。
标题:华为诉中兴:一场中国式战争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0118.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华为怎么就不能告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