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即可追究刑责
本篇文章1020字,读完约3分钟
欺诈性救灾、救援和医疗物资将受到严厉惩罚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胡云腾就司法解释中电信诈骗的定罪量刑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电信欺诈是集团化、专业化的,难以发现
问:近年来,电信诈骗日益猖獗,对人民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电信欺诈的特征是什么?
答:电信欺诈通常是以一种集体化和专业化的方式实施的。从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来看,其运作模式主要是:诈骗团伙的首要分子在幕后组织和操纵整个犯罪实施,雇人为诈骗窝点搭建网络平台,提供电信服务器和号码变更服务;员工负责发送欺诈信息、拨打欺诈电话和接听回拨电话;雇人在不同的城市转移资金和提取现金,把偷来的钱转移到几个不同的账户,最后通过地下银行转移。
电信欺诈是通过使用电信和网络技术为未指明的大多数人实施的。犯罪分子经常利用换号技术欺诈性地使用国家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的电话号码,他们会事先精心设计骗局。一旦成功,他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转移赃款,这使得被害人容易受骗,并且在犯罪后很难发现和追回被骗的赃款。
如果电信诈骗金额难以核实,也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问:电信欺诈涉及很多环节,很难发现。被抓获的犯罪分子有时只进行其中一个犯罪环节,诈骗金额有时难以确定。人民法院将如何处理?
答:司法解释针对的是电信欺诈难以调查取证、欺诈金额往往难以查明的事实。根据《刑法总则》关于犯罪未遂的规定,专门划定了一个“硬杠杆”,并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电信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是,如果发送了5,000多条欺诈信息,拨打了500多个欺诈电话,或者欺诈手段恶劣且有害,则可以对其进行欺诈(未遂)调查
以欺诈罪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将被判重罪
问:一些不法分子经常冒充警察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电信诈骗。司法机构将如何惩罚?
答:根据司法解释,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诈骗犯罪的,应当按照从重处罚的规定定罪处罚。
老年人的欺诈性财产可酌情受到严厉惩罚
问:司法解释中规定了哪些可以严惩的诈骗犯罪的具体情形?它包括电信欺诈吗?
答:司法解释规定,从犯罪手段、诈骗财产的性质、诈骗时机、诈骗对象等方面来看,诈骗犯罪可以酌情从重处罚:第一,发短信、打电话、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等。虚假信息,欺诈性实施未指明的多数;二是骗取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等资金和物资;三是以救灾募捐为名进行诈骗;四是骗取残疾人、老年人或丧失劳动能力者的财产;第五,导致受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其他严重后果。
标题: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即可追究刑责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9938.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