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攻关发明“变形金刚术”
本篇文章1063字,读完约3分钟
传教士张树全正在讲述王华明的故事。
讲师张树全是空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他讲述了王华明的故事,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也是空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
王华明29岁晋升为副研究员,33岁晋升为教授,34岁晋升为博士生导师。自2000年以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获得6项发明专利,并被评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自费建设实验室
王华明是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的第三批大学生,之后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完成博士后研究后,他进入了北航大学。同年,他被德国洪堡基金会授予洪堡研究奖学金,成为第一位赴德国留学的北航洪堡学者。
那一年,王华明完成了在德国的深造,准备回国。德国老师和朋友真诚地挽留他:“王先生,这里的环境和条件比中国好。”请留下来,你一定会取得非凡的成就。”
王华明坚定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我回到中国为国家服务是正常的。”
回到中国后,王华明开始了艰难的自主创新和研究工作。当时,实验室里连一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所以王华明只能为实验室的建设筹集资金。10年来,他积累了200多万元的自筹资金,其中至少有20多万元是他自己的人工费。
为支持这位默默献身于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学者,学校实施了“激光材料制备、加工及成型制造”研究条件建设,支持建设项目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计划,并迅速建成“激光材料加工与表面工程实验室”。
只是激光设备“变形金刚”
作为21世纪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王华明的材料科学研究在国家科研、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王华明从2000年开始带领团队攻关,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突破了钛合金等高性能金属结构激光快速成形的关键技术和关键成套工艺装备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完全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之一,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个掌握飞机钛合金结构激光快速成形和飞机安装应用技术的国家。
王华明使用的激光快速成型技术非常棒。这是一项“革命性”的先进制造技术。在过去,传统的锻造和加工方法被用于生产大型结构部件,例如飞机的主体结构,这是费时费力的,并且总成本高达几十亿。
然而,王华明走了一条与传统方法完全不同的道路,传统方法是由计算机控制,用激光熔化合金粉末,一层一层地堆积,然后“生长”合金零件。它只需要一套激光设备就可以完成制造过程,大大小小的零件都可以通用,就像一个“变形金刚”。复杂和大型的零件可以在两三年内完成,也可以在两三个月内完成,而且只需要两三个人在实验室操作,不会造成材料浪费。现在,王华明的激光成形部件已经被安装在飞机上。
标题:5年攻关发明“变形金刚术”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7474.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谷歌中国四年去本地化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