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面临挑战 第三方支付“逃离”互联网
本篇文章1041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随着央行正式发放第五批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得许可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已达197家。据消息称,国家许可证将被暂停,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许可证纠纷已经结束。
“第三方支付源于网上支付。目前同质化严重,利润压缩。企业不得不转向寻找新的领域,主要是因为开发重点从网上转移到网下,或者两者的结合。产业链已得到深入探索。”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在接受《中国企业报》采访时指出。
互联网红海
获得许可证的19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大多主要从事互联网支付。
然而,互联网支付一直以支付宝为主,其次是两个“富二代”——财付通和银联,这两个公司一起位列前三,中小支付企业的生存受到严重挤压。
根据易观国际智库最近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2年第二季度,支付宝的市场份额高达47.3%,几乎是第二代财付通的两倍,第三代银联的四倍。除了前八名之外,100多家企业的总份额仅为1.5%,不到支付宝的1/30。
根据拉卡拉的相关消息来源,在过去的一年里,一些匆忙成立并获得许可证的公司要么关闭,要么原地不动,业务没有取得多大进展。该公司在前一时期接收了大量第三方支付团队。
在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价格战无疑是最简单的竞争手段。然而,国内支付率水平本来就很低,平均只有3/1000或4/1000,不断升级的价格战可能会使这种情况恶化。
从在线到离线
张萌表示:“在互联网支付领域没有突破的情况下,许多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将发展重心转移到线下,或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事实上,在央行许可的业务范围内,除了已经成为红海的网上支付,还包括手机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pos收单、固话支付等六种业务类型。在197家获得许可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中,超过60家主要从事互联网支付。
据报道,拉卡拉已在300个城市的6万多家便利店安装了自助终端,每天有数十万人使用。同时,将开发另外两条产品线,为企业提供pos收款服务和个人信用卡支付市场。
移动支付也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根据该报告,截至2011年底,中国移动支付客户数量达到1.45亿,同比增长160%。移动支付将成为2015年中国的主流支付方式。
自今年年初以来,在汽车、服装、钢铁、连锁零售等行业,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开始尝试深入挖掘产业链。业务范围不限于网上支付,而是基于供应链和应收应付账款提供财务管理、资金归集服务和金融增值服务。
张萌认为,传统领域的信息化和电子化正在日益加快,这将为第三方支付带来巨大机遇,市场结构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标题:生存面临挑战 第三方支付“逃离”互联网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6428.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诺奖得主:不要和外星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