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帮富士康招工是偏私之举
本篇文章2195字,读完约5分钟
八月底,立秋还没走多远,应该是秋老虎的袭击,天气还很热。然而,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许多中小型和微型企业已经面临严重的霜冻和寒冷的天气,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据说,由于地方政府的过分偏袒,中小企业正处于困境之中。
最近,富士康宣布将在未来五年投资1000亿元在山西建设八个生产基地。据了解,为了顺利投产,山西省晋城市不仅专门制定了减税、免税等相关政策予以支持,还解决了富士康的就业问题。它三次以政府名义下发文件,要求各区县全力配合招聘,并以市政府名义专门成立了一个人力招聘工作组,在全省乃至跨省招聘大量工人。作者也有一份2012年协助富士康济源项目招聘员工的工作计划,内容类似。就连市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审计局、统计局和旅游局都有招聘指标。
俗话说,手掌心满是肉。为什么地方政府溺爱富士康,而许多小微企业却在苦苦挣扎,却看不到政府的帮助?如此偏爱其中一个,我们怎么能不让其他企业感到身心冰冷呢?
“gdp优先”导致了行政权力和资本的快速联盟
晋阳和济源不是个案。近年来,地方政府滥用公共资源让富士康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情况屡见不鲜。四川省各市、县、村都接到了任务,党员干部和政府公务员都在招聘的第一线,全力以赴完成任务。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招聘结果也被列为年终考核项目之一。据说符合标准的人将得到奖金,不符合标准的人将被罚款。据说,除了垂直向下的运动和各城市的分配,一些灰色市场行为,如“购买头”已经出现。
尽管存在争议,富士康还是在河南、广西、重庆、四川、山西等省份新建了工厂,这些省份被地方政府视为“财神”。为什么?自然是gdp的诱惑。
富士康2011年的出口在中国排名第一,达到1117亿美元,雇佣了120万人。以晋城为例,如果所有为富士康量身打造的金匠园全部投产,仅富士康一家就能为晋城带来600亿元的gdp增长。2011年,晋城的国内生产总值为895亿元。像富士康这样的巨无霸企业可以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投资、gdp增长和就业规模。在gdp优先的发展模式下,地方政府采取这种“亲资本”的政策取向是合乎逻辑的。这可能是金城政府努力为富士康在各省招聘员工的驱动力。
滥用公共资源和徇私枉法阻碍市场公平
发展地方经济和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没有错,但是政府应该有帮助企业的界限。非常规甚至非法的手段只会适得其反。对以富士康为代表的超大型企业微笑,但对其他中小企业冷眼旁观,地方政府的举动显然不公平,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
富士康的内部搬迁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为了争取富士康的地方安置,地方政府不惜滥用公共资源,在税收、征地、工厂建设等方面慷慨补贴富士康。,甚至将解决富士康的劳动力供给问题视为“政治任务”。市场经济应该是开放和自由的。地方政府行政权力与资本联盟的强力干预和干预无疑是对市场秩序的一种损害。
尽管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消散,一些中小企业仍在挣扎求生,但它们经常在政府面前碰壁,无从求助。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倡导公平竞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地方政府动用了巨大的资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显然违背了市场公平。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政府应该关注一碗水,而不是偏袒一方。在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利用公共权力来帮助一个企业竞争劳动力资源,势必对其他企业不利。这些企业能被说服吗?也向政府纳税吗?我们为什么要自卑?如果其他企业开始要求政府提供富士康式的招聘服务,当地政府该怎么办?
挤压人口红利加剧了企业成本和转型压力
在全球经济衰退和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下,地方政府的偏袒无疑对其他企业的生存更为不利。
数据证明,中国的“人口红利”正接近消失的转折点。2011年,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自2002年以来首次下降,达到74.4%。一些专家预测,人口红利的转折点将在2015年到来。近年来,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并迅速蔓延到内地。近年来,各地都出现了“招工难”。富士康落户中西部地区,但根本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红利”,从而转嫁了工厂运营成本。据了解,仅在金城的富士康工厂就需要6万名工人。为了解决这个招聘问题,政府甚至规定,每个被介绍到富士康工作的人将获得300元的补贴。随着工人数量的逐渐增加,它也涨到了500元。政府利用公共权力为富士康招聘如此大量的工人,并在这里榨取“人口红利”。面临劳动力缺口的其他企业该怎么办?如果你想留住工人,招到好工人,你只能提高工资。因此,企业的经营成本将大幅增加,一些小微企业将变得不可持续。
更值得警惕的是,地方政府的这一举措阻碍了企业的转型升级。目前,随着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空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越来越窄,生存条件越来越困难,正处于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然而,政府已经带走了大量的年轻人,导致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已经供不应求的中小企业如何获得转型升级资金?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的痛苦。以富士康“代工经济”为代表的低效率、低价值的产业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些地方政府以企业转型延迟为代价,将富士康纳入自己的怀抱,这是不合理的。
政府在为企业服务时,应恪守权力义务,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市场规则,以企业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我们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只注重成绩和国内生产总值,追求眼前利益,而失去一切,从而忽视其他企业。我希望当地政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标题:地方政府帮富士康招工是偏私之举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6384.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