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总结电商大战:让电商回归商业本质
本篇文章7663字,读完约19分钟
8月21日,北京蓝天白云,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这一天,在总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的刘几乎回答了所有问题,因为他始终强调真实和透明。虽然知道会有摄影师,刘还是穿了一件朴素的,甚至有点旧的白色t恤,显得很随意。
在过去的一周里,这个离鸟巢不远的JD.com成了新闻风暴的中心。这场震惊电子商务行业、被称为“史上最惨烈的价格战”的价格战刚刚打响,并被冠以“将改变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载入史册”。
在这七天里,刘动了动手指,写下了不到140字的微博,引发了这场战争。整个过程本来是“有些出乎意料,有些出乎意料”,但刘此刻总结了这场战争。他认为,由于苏宁没有跟进,价格战提前结束了。
事实上,在刘看来,苏宁在京东8月16日发行优惠券后并没有跟进。“价格战是常态,刚刚开始,但对苏宁的战争实际上已经结束。”。
这是刘的逻辑,但外界并没有遵循刘的逻辑。从那以后,关于JD.com的问题层出不穷,包括“清仓运动、大甩卖不降价、精心策划的合同、不是价格战而是公关战”等等。
面对外界的各种解读、评论和争议,电商大战的始作俑者刘此刻非常平静:“我不在乎网上的各种声音和各种不利于京东的解读。我更关心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并按照京东既定的战略前进。”
39岁的刘对的话充满信心,这可以通过许多“不在乎”来证明。他只关心他所关心的和其他的事情,他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不在乎。”
与三年前的青春容颜相比,今天的刘显然要老得多,而且额头上的一缕白发尤为明显。从强子到东哥,头衔的变化就像前缀的诞生。刘及其京东确立了江湖地位,抛下了比京东更早进入电商行业的当当网和亚马逊网,开始挑战巨人苏宁和国美。他已经可以用微博引发江湖流血事件,引发影响整个行业和消费者行为的战争。
对于苏宁这个挑战的最大对手,刘与张没有任何交集。“我从来没有见过它,我从来没有打过电话。”刘更关心的是的生意。刘有很重的江苏口音,这要求你仔细听,抓住他说的每一个字。他说得更多的另一个词是“商业的本质”。商业的本质是什么?8月15日战争的结果是什么?刘如何看待复牌和总结“8·15”电商大战?
8月21日,刘把一切都告诉了时报周刊记者。
错误的战争
无数京东员工从老板刘的微博上才知道会有这么大的一场战争。
“说计划久了还是突然惊喜,好吧。我们三年前就预料到这场战争,并为此做好了准备,但当我们选择在8月15日开战时,这是一个突发事件。”
这起突发事件的导火索是什么?8月14日晚,刘在微博上说:“我不生气,京东没钱卖地给普罗斯;庆祝活动没有生气地来到了现场;贡文来到黑京东没有愤怒;阻碍供应商与京东的合作并不生气;然而,利用个别地方政府的关系来扰乱我们,我很生气!我要用阳毒来对抗你的阴毒!”
然而,在8月21日的采访中,谈到导火线时,刘起初含糊其辞,但随后又强调苏宁增发:“外界一直质疑京东依靠注资打价格战。苏宁不是依靠资本输入吗?否则,不要发行47亿额外债券,不要发行80亿债券,然后你就可以再次战斗。(苏宁)可能没有钱,资金链已经断裂。”
事实上,尽管刘不愿在网下提及所谓“阴毒”的具体原因,但他对苏宁的研究可谓非常深入,对苏宁多年来的财务报表和各种数据了如指掌。因此,一直盯着苏宁的刘,突然决定在苏宁增发前夕打一场价格战。结果,整个京东家电部门加班加点,媒体忙得不可开交,电器业务开始发生变化。
但是,这场价格战的走势并没有按照刘的预期发展,或者刘本人也没有任何明确的预期。
引发这场战争的微博上刘说:“从今天起,京东所有主要家电产品的价格保证比国美和苏宁连锁店至少低10%,公司将很快公布实施办法!”
注意“连锁店”这个词。但随后,苏宁乐购执行副总裁李斌回应称:“苏宁乐购包括家电在内的所有产品的价格肯定会低于京东。”如果有网友发现苏宁乐购的价格高于京东,我们会立即调整价格,给已经购买的人。受访者支付两倍的差价。”
刘向苏宁的连锁店发起了挑战,他后来说的价格情报官也被送到了对方的实体店。由于刘一直质疑苏宁传统的高线下毛利率,“这是违背商业本质的”。
然而,李斌很方便地将价格战转移到了互联网上,并以苏宁乐购作为回应。
这时,刘不知是否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也回应道:“从明天早上9点开始,所有的家电都比苏宁线上线下都便宜!”
战争从前线开始。资深互联网分析师洪波表示:“网上价格战没有京东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刘原本想在苏宁打高毛利率的实体店,但从这一刻起,的优势就少了,线下利润也大了,所以不怕在线上打一点价格战。”
无论是旁观者还是当局的支持者,刘·,“当局者”,开始进入苏宁的逻辑并在网上展开竞争。
8月15日,京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参观的私人住宅数量比6月18日高出80% . "早上,1760万台独立UVs涌入,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导致库存不足。货物很快被抢走了。”与此同时,苏宁瘫痪了两个小时,根本无法探视。
京东的短暂胜利伴随着相关部门的“关注”。在刘看来,一方面京东的很多商品销售一空,另一方面“低调”的相关呼声使得京东不得不在8月16日发行2亿元的优惠券,从而实现了变相降价。
发放优惠券后,苏宁没有跟进。“在这个时候,这场价格战实际上已经结束,以后再比较价格是没有意义的。”
《时代周刊》记者进行的调查显示,无论是在工商还是在税收方面,都没有哪个部门发表过“曾经警告过电子商务价格战”的言论。然而,据新华社报道,在8月16日举行的月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商务部已关注电子商务价格战。他强调,无论相关企业以何种方式开展促销活动,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共同促进家电市场健康运行和稳定发展。沈丹阳还强调,这些电子商务企业的行为是否违法,需要价格主管部门、工商执法部门等相关执法单位依法调查取证后才能做出判断。
这是来自政府部门的唯一声音。然而,从刘的微博上可以看出,他变得低调了。8月19日之后,他再也没有发微博。此前,他的微博“想念一个美国投资者,全面开战”也被删除。当被问及删除的原因时,他不愿多说。
与此同时,曾经乘风行驶大型汽车的当当网李国庆在微博上相对沉默。
刘开始保持低调,有自己的逻辑。
但是,业界还是没有遵循刘的逻辑,大规模的网上比价开始出现。阿里巴巴的陶艺。各种价格比较信息开始影响网络舆论的走向,这些信息指向了京东的“虚假降价”。
面对Yitao.com的做法,JD.com资深副总裁吴胜公开表示,由于陶艺和天猫同属阿里巴巴集团,数据不公平,他拒绝对陶艺的数据置评。刘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他不相信阿里巴巴的子公司是公正的。“我一点也不在乎。”
事实上,除了Yitao.com的数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在价格战期间,JD.com用户流量的绝对值增长最快,折扣最大,领先于其他平台,价格也更稳定。8月15日以后,没有明显的涨价趋势。而苏宁和其他家电的价格波动很大。相关数据显示,京东、苏宁等家电价格有所下降,消费者平均每购买一台家电可节省80-200元,消费者是最大的受益者。
刘眼中的商业本质
商业战争一直是一场斗争。你来来去去。刘有没有想过“线上线下的区别”?尽管他最初质疑苏宁的线下零售店,但他没有看到苏宁在回应李斌时的“问题”吗?他是被苏宁带到网上的吗?刘不会多说话,他只强调最后的结果更重要。
与“8·15电商大战”不同,京东员工更愿意称之为“大培训”。上次是6月份的“6·18大练兵”,这次是“8·15大练兵”,这是京东人的心态。
刘说他不喜欢战争,也不喜欢看这样的书,但京东一直在整装待发,训练有素。
在刘看来,这是内力的培养。
京东最关心的是用户体验,“在商战中,价格战迟早会发生,这是不可避免的。”刘一直用“商业精”来规范京东。“电子商务的本质是简单和快乐。这是京东的根本目标。尽管在电子产品和互联网深度开发方面,我们距离亚马逊还有三年时间,但京东毕竟时间紧迫,优化服务、细节需要时间,我们必须创新。”
在刘看来,这场价格战的结果就是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这是京东对电子商务发展的贡献."
“这是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件。尽管电子商务渠道仍只占我们销售额的不到10%,但没有人能忽视这一趋势。”一家传统企业的供应商这样说。
“苏宁和国美也陷入了线上和线下的问题。他们的纠缠被传递给供应商。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在线和离线产品是不同的,因此没有可比性。”在该供应商看来,传统渠道仍有很大优势。他们更倾向于与国美和苏宁合作。“向电子商务的过渡仍然需要时间。”
在刘挑起的8.15电商大战中,输赢仍不得而知,但这种转变一直在悄然发生。
虽然面对众多的指责,刘却有着冷静的头脑。他相信他和京东所做的是有价值的。
对话刘:我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
我们的记者李伟来自北京
如何看待这场战争
《时代周刊》:在你看来,这场战争的发展是否如你所料?
刘:有些是意料之中的,有些是意料之外的。出人意料的是,这引起了争议,因为京东一贯的风格是不善于做商业规则以外的事情,而许多中国企业喜欢做商业规则以外的事情。
第二,有许多疑问。中国社会充满了阴谋论,甚至现在京东是美国资本联合压制全国零售的说法已经出来了。此外,事实上,政府部门正在干预,我们只能保持沉默。这是正常的商业竞争。这种商业竞争发生在美国和日本,这种激烈的价格竞争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
《时代周刊》:你对这场战争有什么期待?
刘:我没想到两件事。首先,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带来这么多真正的消费者。本来我们以为微博的影响力不是很大,当我们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很少有人愿意买家用电器。我们原以为交通量最多会上升到20%左右,但现在库存不够了。
第二,苏宁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格遵循价格。首先,苏宁的服务器出了故障,两个小时都无法访问。我们的价格下降后,我们看不到他们的价格,他们自己也无法改变。下午参观后,我们发现他们的降价幅度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本来我们以为家电降价是300元,但苏宁是10元,他们是10元,我们只能降10元,导致降价幅度比我们预期的要小。
孙为民说,原本我们以为苏宁宁宁死也不杀我们,因为如果他们让它自己过去,他们宁愿蜕一层皮,把京东拖死。本来,我们以为在那一天,他们宁愿自己损失一些钱,也要打倒我们。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他们的降价是可以看到的。
昨天在张内部会议上的讲话,也承认,苏宁并没有按照8月15日的价格,而是按照自己的规则,这也导致了价格战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激烈,平均降价幅度只有20%多一点,原本预计会降到50%。
时代周刊:这场战争结束了吗?你怎么判断?一些消费者甚至在网上比较价格,认为京东的价格很高。你如何回应?
刘:我们是周期性的降价,不可能一步到位。这是一个商业游戏。我们只是跟随彼此的范围,我们总是比他们低。那天我们一定比他们跌得低。
想出一个可以讨价还价的产品是对手的宣传策略。我们京东不愿意使用这种策略。真正聪明的是消费者,这是一场透明的价格战。我们正在打一场价格战,而不是折扣战。我们会让消费者和苏宁比较,谁低谁就买,我们会给苏宁起名字。
8月16日,我们发行了价值超过2亿元的优惠券,最高折扣为500元。加上这个折扣后,我们的大部分产品都比苏宁便宜,不是100元或200元。许多人只看直接价格,因为第二天,许多力量出来干涉,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变相降价的方式发行优惠券。然而,在我们发出20多亿张代金券后,苏宁没有跟进。此时,看哪个价格更高或更低是没有意义的。
《时代周刊》;这场大战谁赢谁输?
刘:我不在乎这个。只要消费者转移到网上,开始更多的电子商务,那就好。至于消费者上网后是去京东、苏宁还是国美,我不在乎。我关心的是消费行为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
然而,还有一点。我不是为此而发动这场战争的,但取得这样的结果是令人欣慰的。
价格战将加速向电子商务的转变
时代周刊:你认为这场战争的价值是什么?
刘:但是这场价格战已经让消费者知道了线下和线上有很大的区别。我不能保证我在网上比国美和苏宁便宜,但我可以保证我真的比国美和苏宁便宜10%以上。
这场价格战将加速向电子商务的转型。一般来说,家用电器消费者可能需要5-10年才能转到网上,但这一次对京东、国美和苏宁来说并不好。现在消费者已经改变了,这对苏宁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迅速解决巨大的负担,摆脱它。如果这个负担再持续十年,它将会自我消耗。它应该大幅削减线下商店,并在每个城市保留一家。摆脱巨大的线下成本。
让所有玩家回归商业本质,追求低成本和高效率。在过去的十年里,国美和苏宁背离了商业本质,线下成本逐年上升。查阅他们的财务报表,2001年,苏宁的毛利率为9.8%,净利率为2%。现在,他们的毛利率已经上升到19%,而他们的净利润只有2.3%,这已经严重背离了商业的本质。中国的连锁店,毛利率每年都在上升,而成本也在上升。谁将支付这笔巨额费用?消费者买单。
如何看待苏宁和国美?
时代周刊:你总是强调商业性质。在你看来,电子商务的商业性质是什么?
刘:商业竞争的本质不是你有什么,他有什么,而是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谈论商业竞争,离开这三个,谈论其他事情都是令人困惑的,不能代表商业的本质。用户会选择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人。
《时代周刊》:你认为苏宁和国美之间目前的竞争形势如何?在与京东电子商务的竞争中,谁更有优势?
刘:有时候线上和线下都有,其实线下是一个负担,但是没有这个,国美已经赔钱了。
国美和苏宁未来有三种可能。这两份公开财务报表显示,线下毛利率为19%,而苏宁乐购和国美自己表示,它们的线下毛利率仅为6%左右,与京东类似。我们家用电器的毛利率也在6%左右。这三条线是相似的,便宜又不太便宜,而且很贵。真正热门的产品实际上价格差不多。如果线上和线下的价格相同,线下降价和线上降价是一样的。他的增量成本是16%,下降到6%,净亏损是10%。如果销售额是1000亿元,每年净亏损100亿元。他们能负担得起吗?
第二种可能性是在线价格提高10%,就像线下一样。第三种可能性是无稽之谈。线上和线下价格不能相同。因此,这是一个无法成立的悖论。如果他的线上升10%,他的线上就没有用户,如果他的线下降10%,他就会死。
《时代周刊》:你认为苏宁的额外融资怎么样?
刘:外界一直质疑京东依靠资本输入打价格战。苏宁不是依靠资本输入吗?否则,不要发行额外的47亿元,不要发行80亿元的债务,战斗看看。可能没钱了,资金链已经断了。事实上,增发股票和发行债券取决于资本注入。
《时代周刊》:有人说你们的价格战实际上是对供应商的竞争。你怎么想呢?京东和供应商之间目前的合作是什么?
刘:京东之所以挑战价格战,与供应商有关。在目前的双头垄断规模下,供应商没有发言权,但如果三大支柱站在一起,供应商将有足够的应对能力。即使一家公司不合作,另外两家公司也足以覆盖整个市场。这三家公司都不敢对其相应的供应商苛刻。供应商不是傻瓜,家电制造商早就看到了这一点。
事实上,背后的供应商都有一个商业平衡点。因为苏宁和国美绑架了供应商,即使京东很小,供应商也转而支持京东。他们希望京东变得更大,有实力与国美和苏宁竞争。只有这样,供应商才能不被绑架,这样他们才有足够的发言权。
这场战争也使苏宁、国美和京东关注成本,商业竞争应该是不断降低成本,而不是不断绑架供应商和消费者,不断提高他们的毛利。
京东的下一步
《时代周刊》:由于这场战争,苏宁和国美加快了向网络市场的转移。当他们上网时,京东有什么优势?
刘:我们在用户体验方面不断创新,不断创新,不断引领行业前进。当我们推出“211限时”时,它们都没有推出。所有竞争对手都认为这是不可持续的,只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你的成本在几年内无法承受,但现在211已经成为标准。如果新进入者做不到,不要与京东竞争。当当不必说出来。
其次,我们在细节上还有很多创新服务,但我们不是一家擅长宣传和包装的公司。我们不愿意扩大一个创新的小方案,并把它变成一个模型或基准,这不是JD.com擅长的。
你是哪种企业家?
《时代周刊》:你曾经对互联网上的各种争议感到困惑吗?
刘·:我认为新一代的企业家不应该像过去那样装模作样。在他们成功地做生意之后,他们将开始成为导师,说各种各样的哲学话语,并在公众面前保持一个光辉的形象。但在我看来,真正的企业是真实的,伪装者没有资格成为企业家。所以,我保持我的真实形象。一个真正的人必须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如果一个人是一个光辉的形象,没有缺点,他一定是一个骗子。
我没有说我是一个完美的人。我肯定有很多缺点。我的缺点是被批评、被娱乐还是被取笑都没关系。我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至于所有的误解和争议,我从来没有处理过。
时代周刊:你认识哪个企业家?
刘:工作很好。乔布斯充满缺点,只是因为他的企业非常成功,每个人都原谅他的缺点。乔布斯哭了,如果他在中国,肯定会是一个可怕的责骂。你在哭着看吗?乔布斯更多的是关于真理。包括鲍尔默,都是非常真实的。
面对谣言
《时代周刊》:有人说你的投资者之一老虎基金正在退出?
刘:这些投资公司都是大基金。他们通常跟踪5-7年,1-2年后不会退出。关于老虎基金退出的传言太多了。我只能说这是谣言,我不愿意回应。
关于京东的传言有数百条,这些传言早已被打破。在2007年,据说JD.com的资本链将会断裂和关闭,甚至持续五年甚至一年,但是我们不是还活着吗?
回应谣言只会浪费工作时间。
至于京东是否上市,老虎基金是否退出,资金链是否断裂,这些消费者不会在意,所以我也不会在意。
时代周刊:你认为近年来京东的价值是多少?
刘:每个人都梦想改变世界,但改变的程度是不同的。有些人变了很多,而有些人变了一点。在改变消费趋势的过程中,你不能说我没有做出任何贡献,不能抹杀京东,也不能说京东一点价值都没有。这是改变。
选择业务意味着战斗,通过市场导向的手段和法律手段不断战斗。无论你是生是死,你都为商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时代周刊:你是什么样的人?
刘: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很舒服。我一直坚持,只要我不做任何违法或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我做什么都很放心。不管有多少问题和争论,有多少口水,我都不在乎,这不重要。现在我的微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我以后不会这么谨慎了。我真正需要小心的是要干净和自爱。在此基础上,坦诚地展示你真实的一面。
例如,在番茄门事件中,有人竟然在背后恶意推此事。当我发西红柿的照片时,我没想太多,但我觉得它们很漂亮,想和别人分享。此外,这是一段普通的恋情,所有京东员工都知道,不是秘密。
生活只是一个过程。我希望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我的好奇心并不重,我更注重自己的事业。
京东不是一家关注竞争对手的公司。无论哪个部门遵循我们自己的战略和战术,我们很少因为竞争对手而改变任何事情。我们正按照自己的速度前进。
标题:刘强东总结电商大战:让电商回归商业本质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6321.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雷军难题:小米第二锅粥怎么煲?
下一篇:上海联通推10元包月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