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分级制陷发展尴尬 企业借机敛财暴露监管难点
本篇文章1133字,读完约3分钟
当打开网页时,“美女”、“怪物”等网络游戏页面时有出现,成为许多网民实现娱乐、交流甚至虚拟成就的重要渠道,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许多人眼里,网络游戏是色情和暴力的代名词。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分级机制,未成年人可以随意选择带有不健康因素的网络游戏进行娱乐,导致部分儿童逐渐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因模仿游戏内容而走上了不归犯罪的道路。建立有效的网络游戏分级机制,防止对未成年人的伤害,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网络游戏的不良评分危及未成年人的健康
随着互联网和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上或用手机玩游戏逐渐成为青少年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多元文化、现实的模拟或对现实的夸张,对于有足够判断力和控制力的成年人来说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它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不仅危及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误导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近年来,中国网民数量迅速增加,并逐渐趋于年轻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19岁以下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1.5亿。此外,根据《2011年中国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社交网络情况调查报告》,中国7岁以下儿童中有26.2%是网民,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1.4%。
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文化部发布的《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年报》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4.4%,新增600多款网络游戏。最近发布的《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12年1-6月)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个人电脑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35.5亿元,同比增长16.9%,手机网络游戏收入为16.2亿元,同比增长54.4%。
网络游戏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民年龄的不断下降引起了人们对网络游戏内容的关注。遗憾的是,在中国青年网今年3月组织的117款热门网络游戏中,只有6款游戏最初被认为适合小学生及以上的用户。近70%被测试的网络游戏被认为不适合未成年人,因为它们传播粗俗的信息。
由于接触暴力、色情等不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一些影响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件时有发生。迫切需要解决网络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游戏分级势在必行
作为文化产品之一,网络游戏本能地给孩子们带来放松和快乐,但与预期相反,它们却成了“煽动者”。因此,如何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的娱乐环境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些家长非常讨厌网络游戏,以至于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让自己的孩子远离网络游戏。这种“一刀切”的方法显然行不通。一旦中国禁止儿童玩网络游戏,他们就会带外国游戏来玩,而且外国游戏中有很多针对中国的主题,这不仅会对国内的网络游戏行业造成很大的打击,而且会使“糟粕”逐渐侵入儿童的大脑。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网游分级制陷发展尴尬 企业借机敛财暴露监管难点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6033.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