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朗连续六年业绩低迷背后:贝尔实验室的创新压力
本篇文章4265字,读完约11分钟
阿尔卡特朗讯(Alcatel-Lucent)(以下简称“Alang”)头上戴着“贝尔实验室”(Bell Laboratories)的光环,代表着法国和美国的国家名片,在固定网络和无线领域仍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但其糟糕的财务状况令其不堪重负。
根据Alang上周五发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由于全球移动运营商普遍削减移动和固定网络设备支出,该公司第三季度净亏损1.46亿欧元(约1.88亿美元)。
事实上,性能损失对Alang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闻,因为自从六年前法国设备巨头阿尔卡特与美国设备巨头朗讯科技(Lucent Technology)合并形成阿尔卡特-朗讯(Alcatel-Lucent)以来,该公司2011年才盈利,其余时间,该公司一直在亏损。
除了欧洲债务危机导致全球电信业持续低迷等宏观因素外,是什么让贝尔精神(Bell Spirit)的这位继任者逐渐衰落,成为“悬崖边上的公司”?阿兰的未来还有希望吗?
贝尔实验室的“光环”
如果要分析Alang衰落的原因,我们可以从阿尔卡特和朗讯合并前的美国电信设备制造商朗讯开始。
朗讯科技(Lucent Technology)曾是美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在光通信和码分多址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和市场优势。自1996年正式成立以来,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逐步商业化,其起源于;朗讯因其卓越的生活体验而备受投资者追捧。其销售业绩连续15个季度强劲增长,股价飙升至创纪录的84美元。1999年1月,朗讯的市值达到1340亿美元。
贝尔实验室属于朗讯,被称为美国的国家名片。它是新通信技术的主要发源地,也是通信网络领域最具创造力的动力源(600405)。这个实验室的科学家已经获得了七项诺贝尔物理学奖、九项国家科学奖和八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在20世纪,“贝尔实验室”一直是美国创新精神的代表。
对于朗讯科技来说,拥有贝尔实验室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誉,但作为一家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司,贝尔实验室在基础和前沿领域的先进技术研发投资也给朗讯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公开信息,朗讯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资约占公司总收入的15%-20%,远远高于其他电信设备制造商约10%的投资。
同时,贝尔实验室作为科学家聚集的科学圣地,对技术产业化关注较少,许多基础和前沿研究成果并没有给公司本身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此外,作为通信行业的技术领导者和探索者,贝尔实验室缺乏市场预测的先进研发投资,这也给整个公司带来了不可预测的风险。
以贝尔实验室引以为豪的光纤技术为例。尽管光技术给贝尔实验室带来了诺贝尔奖,但在20世纪90年代,对光纤研发的大规模投资最终给朗讯带来了灾难。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信市场经历了疯狂的增长。每个人都只看到了光纤通信的许多优点,却没有考虑谁会使用它以及它需要多少。结果,大量光缆被埋在地下。2000年,这个大泡沫终于破灭了,朗讯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事实上,一项研究成果的巨大价值可能要到尘封多年后才会被发现,但对于商业公司来说,过于超前的行为意味着成为烈士的巨大危险。
疯狂的代价
1999年,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思科将其战略转移到通信行业,与朗讯形成了对抗,夺走了朗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份额。1999年第一季度,当朗讯宣布的增长率与去年相比大幅下降时,华尔街立即将朗讯的股价拉低了3%。
然而,朗讯未能及时把握环境变化和自身定位。为了保持此前的高速增长以取悦华尔街,朗讯的管理层在公司业绩下滑时仍设定了很高的销售目标,并为此从事一些极其危险的游戏。
当时,朗讯慷慨地向一些缺乏资金的新运营商客户提供买方信贷,并借钱给他们购买朗讯的设备,对信用评级水平没有任何限制。2000年,当这些新的运营商开始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退潮而剧烈震荡并裁员时,朗讯仍在肆无忌惮地扩大其贷款额度。
根据当时的协议,许多运营商直到2003年才会偿还朗讯的本金。但现在看来,这些公司巨大的天文数字的损失满天飞,债券缩水到了几十美分。他们可能会在还钱的前一天自动消失。朗讯向客户借了67亿美元,其中13亿美元无法收回。
此外,为了刺激一些运营商提前购买自己的设备,朗讯给了运营商一个巨大的折扣。因为朗讯迫不及待,它每个季度都有一个利润目标。如果朗讯本季度的销售表现不佳,它将立即受到华尔街的惩罚。
朗讯的行为保持了暂时的繁荣,但却为未来埋下了隐患。大折扣使朗讯的利润越来越少,这些提前购买的运营商在未来将不再有需求,未来的增长将是不可持续的。
急功近利的增长速度逐渐将朗讯推入绝境,也使朗讯失去了预测未来市场需求的能力。最终,疯狂的朗讯为其激进的市场行为埋下了祸根,朗讯最终在2000年的电信泡沫中崩溃。2000年,朗讯的销售收入从1999财年第四季度的100亿美元下降到2003财年第一季度的20.8亿美元,其股价在2002年9月跌至几十美分,令人震惊。
大合并
与朗讯相比,法国电信设备制造商Alang的另一个分支阿尔卡特相对稳定。
2006年,阿尔卡特宣布与当时刚刚从电信泡沫中复苏的朗讯合并,新公司阿尔卡特朗讯诞生了。合并后,奥兰的市值达到33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爱立信的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
许多电信行业的资深人士回忆说,当时业界对阿尔卡特和朗讯的合并非常乐观,因为阿尔卡特和朗讯在产品范围上有很多重叠之处,各有所长。例如,在无线领域,阿尔卡特的优势在于wcdma,而朗讯的优势在于cdma。因此,朗讯和阿尔卡特的联姻被业界视为“天生一对”。
然而,合并后,正式的“完美匹配”新公司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快速增长。像所有大公司之间的合并和收购一样,合并后的Alang很快陷入了整合的泥潭。
也许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很大的差距,两个公司的整合始终是并购中最难克服的问题。正如阿尔卡特朗讯忙于内部整合一样,其原有客户不断流失,新产品的短缺导致无线通信领域更多的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夺走。
尤其是,法国和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使得这种融合更加困难。自从魏华恩成为首席执行官后,他提出工作一定要有趣,但当他去巴黎时,他在那里的同事告诉他,没有法语单词来表达工作中的乐趣,因为在他们的文化中工作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与此同时,朗讯的遗产仍然是阿朗进步的主要障碍。事实上,阿尔卡特以115亿美元回购的资产每年都在贬值。一些分析师表示,Alang近几年的净利润为负,但其经营现金流为正。“它一直在减记被朗讯收购的资产。”换句话说,阿尔卡特花了118亿美元回购其资产,但它每年都在贬值。
在朗讯与阿尔卡特谈判时,码分多址曾经是最重要的砝码。然而,由于码分多址的后向演进导致了长期演进,全球码分多址市场前景黯淡。此外,Alang在全球市场上无法与后起之秀华为中兴竞争,这使得朗讯引以为豪的cdma产品线成为Alang的负担。
此外,在合并之前,朗讯有一个340亿美元的养老金计划,涉及20,000名美国员工和120,000名美国退休员工。根据双方当时达成的协议,合并后的新公司必须保证23.5万名朗讯退休人员及其家属的养老金和保险。也就是说,Alang仍在为朗讯的退休人员及其家人支付养老金和保险。
受朗讯沉重的负担和全球电信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的影响,Alang自合并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其股价在2008年一度跌破1欧元,濒临破产。幸运的是,这位前英国电信(BT)首席执行官在2008年底接到了接管Alang的命令,并实施了一系列瘦身计划,剥离了几十条产品线,这使得Alang逐渐康复。
2011年,Alang实现了自2006年合并以来的首次盈利,但仍未能实现公司持有现金的目标。魏华恩当时表示,预计到2012年底,这家长期处于悬崖边缘的公司将能够巩固其现金头寸,并将自由现金流从负值转为正值。
大而全还是小而美?
然而,欧洲债务危机带来的新一轮电信危机再次给这家刚刚步入正轨的公司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受全球移动运营商普遍削减移动和固定网络设备支出的影响,该公司第三季度净亏损1.46亿欧元,连续两个季度亏损。
根据gartner的统计,2011年,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的增长率仅为12.2%,远低于2010年的31%。英国研究公司欧文预测,2012年电信运营商的支出增长率将降至5.5%,远低于2011年的12.2%。业内普遍认为,由于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未来几年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的增长率将继续下降,空现有市场难以支撑五大电信设备厂商的生存和发展。
也正是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全球主流电信设备供应商要么缩小业务范围,专注于优势市场,要么开始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寻求更大的市场空空间。目前,爱立信已经开始关注三大领域:移动宽带、电信管理服务、运营支持系统和业务支持系统;华为开始在运营商市场之外大规模拓展企业业务和终端业务;Noci也开始将其业务范围缩小到移动宽带和服务市场等优势市场。
Alang还不得不提出新一轮的减负计划。2012年7月,阿尔卡特朗讯宣布将再次削减7.5亿欧元的成本,退出无利可图的市场,取消一些合同,裁员约5000人,裁员幅度为7%。
“虽然Alang也在缩减其业务范围,但与其他设备制造商相比,Alang的转型方向并不十分明确。”高德纳(中国)电信运营商和网络首席分析师田颖表示。
田颖表示,虽然阿尔卡特朗讯在过去几年已经剥离了几十条产品线,但与其他设备制造商相比,奥兰的业务线仍属于一个大而全面的类别。“这种产品线结构不利于在当前环境下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也不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
“目前,整个产品线的电信设备只有华为、中兴和阿朗,而阿朗的产品没有华为和中兴的性价比高,很难与之竞争。”田颖表示,相比之下,爱立信和诺基亚西门子将业务承包给了它们拥有特殊优势的领域。例如,爱立信已将其主要方向转向移动宽带,其三大业务都是服务于移动宽带。
许多外国分析家也同意田颖的观点。一些分析师认为,Alang 7月份宣布的重组计划不足以解决公司的结构性问题,公司仍然有太多的产品和消耗太多的现金。然而,一些分析师解释说,Alang选择在短期内不出售大量资产,因为该公司股价下跌,市场疲软的前景降低了资产价值。
田颖认为,目前Alang在固网、无线和ip通信市场上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之前公司推出的光无线电也有很强的技术优势。然而,由于欧洲债务危机推迟了运营商的投资,即使有优质产品,Alang也很难为公司提供正盈利能力。阿兰可能迫切需要认真考虑未来的转型方向,以应对危机。(王鹏)
标题:阿朗连续六年业绩低迷背后:贝尔实验室的创新压力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4993.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