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送检求“清白”
本篇文章1484字,读完约4分钟
怀疑论者说测试应该是透明的。360反应的细节还不能公布
当方和360状告对方的时候,这场不可能轻易平息的斗争,以及互联网上持续不断的口水战,终于引起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关注。10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表示,他已经注意到一位科普人士对奇虎360的指控,如果发现有违法行为,将依法严肃处理。
随后,360向《泰晤士报》证实,该报上周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公安系统专业机构提交了360个安全浏览器,希望“早日得出结论,洗清我们的清白”。然而,一些业内人士对检测结果仍有疑虑,而一些网民要求相关部门正视自己提交的证据。
口水战仍在继续
反对360安全浏览器侵犯用户隐私的口水战仍在继续。
曾多次从技术层面披露360浏览器安全风险的匿名网民“独立调查者”再次发声。最近,它发布了“奇虎360公司公开报告——致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公安部的公开信”。报告中有十项内容,包括指出奇虎360的“360安全浏览器”隐藏了“后门”,对用户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构成了严重的潜在威胁。这是对其竞争对手的产品体验和服务体验的严重潜在威胁,并提供了命令级证据。文章指出,“调查规则和程序必须经过公众的严格检验。”
10月30日,360在给《泰晤士报》的官方回复中称,“独立调查人员”质疑360防止特洛伊木马网络钓鱼的安全程序被误认为是“后门”。并解释说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实际上是下载由360认证的知名网站的白名单:“如果网站不在白名单中,360安全浏览器首先在一个方向上加密用户的访问网址,然后将其发送到360服务器。将它与大量恶意地址库进行比较,一旦匹配,就通知360安全浏览器拦截它。”
据此,360相关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事实上,方和相关网民最关键的核心表现就是‘360浏览器上传用户隐私’,但很多网民遇到的案例都是孤立的,无法再现。这很可能是由浏览器以外的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主动寻求检查,并带领同行进行“观察”
在这种情况下,在口水战中,各方最需要的是一个结论。最近,360告诉记者,上周它已经向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公安系统的专业机构提交了360个安全浏览器。
这一“寻求检查”的举措吸引了同行的“旁观者”。10月28日,金山网络安全在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称将提供证据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调查360。“360如何窃取用户隐私和窃取用户隐私...我们愿意合作提供相关证据。”这似乎意味着金山已经掌握了360窃取用户隐私的一些证据,并准备将其提交给工业和信息化部。
卡巴斯基实验室的官方微博也表示,“浏览器是否会收集用户信息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安全问题。每个浏览器制造商都应该以用户利益为最终诉求,打造真正为用户着想的浏览器。”
“提交的版本是否能为公众服务”仍然受到质疑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提交360浏览器”的表述不够透明。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所副所长杨明刚告诉《it时报》记者:“是提交安装盘、一些安装文件,还是什么?我认为,如果仅仅提交这些是没有意义的,那么至少应该提供所有的源代码。”他还表示,即使提交了源代码,也只是部分提高了可信度,而且可能“有些东西被删除了,这是一个干净的版本。”
为此,《it时报》记者要求360公司进行核实,而360提交的“浏览器”被明确提供了哪些媒体和内容,但360相关人士表示:“细节不应透露。”然而,360公司指出,早在2010年,360就将软件源代码托管给国家信息安全评估中心,任何人都可以查看360产品的源代码。此外,还公布了360软件的工作原理和信息处理机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像360这样公开软件的工作原理。
标题:360送检求“清白”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4991.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