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IT产业“马太效应”显现
本篇文章1473字,读完约4分钟
今年7月18日,国际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宣布将在今年年底前关闭其在中国的最后一家工厂——苏州工业园区的全资子公司。今年年初,一些财富500强公司,如美国消费品巨头卡尔顿和卡特彼勒,也做出了类似的决定。
在行业的寒冬,以it产业为主的成都制造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一些经济数据已经超过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昨天,以“中国工业的世界实力”为主题的央视全球金融论坛在成都举行,这是央视全球金融论坛首次在西方举行。
成都在半年内赢得了四次冠军
2012年上半年,成都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51.4亿元,同比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37.7亿元,同比增长17%。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4.7亿元,同比增长16%。全市进出口总额223.2亿美元,同比增长47%,其中出口总额达到14.7%
美丽的数据背后是成都几个重大项目的进展。据统计,截至2012年上半年,已落户成都的财富500强企业已增至215家,其中海外企业168家;在天府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完成审批登记并开工建设,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通过国务院验收并正式关闭运营;“北方改革”项目成功吸引了11个重大项目,投资77.4亿元。
十年前,成都空港货运站70%的国际货运是服装和农产品(000061)。十年后,it产品已经成为成都制造业的主流。全球20%的电脑在成都生产,全球50%的笔记本芯片在成都测试,全球70%以上的苹果平板电脑在成都生产。
记者了解到,随着行业的不断升级和发展,it产业逐渐成为成都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之一。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成都高新区核心部件和整机制造业产值达到595亿元,应用和服务收入达到75亿元。
“我们发现成都已经真正建立了一个完整的it产业链。”英特尔中国区执行董事葛军表示。
成都信息产业新目标
被誉为中国第四大it城市的成都,由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撑和交通物流基础的改变,吸引了更多的资金、人才甚至高端产业,正呈现出马太效应。近年来,成都承接了许多高端制造业的跨国企业。
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外资企业将生产工厂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区。然而,在低端制造业向外转移的同时,一些外资高端制造业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近发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国在跨国公司选择的最受欢迎的东道国中排名第一。大量的技术工人、高科技人才和完整的产业基础正在成为中国新的综合优势。
经过近十年的引进和培育,成都已经聚集了约1400家it企业,包括英特尔、德州仪器、富士康、戴尔、康柏、联想、威斯顿等世界知名企业,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都部署。今年以来,博世、通用、西门子等一批欧美企业开始在成都投资建设高端制造工厂,生产电子信息和精密机械领域的先进产品。这使得在成都投资的财富500强企业增加到215家,上半年成都工业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今年6月下旬,走在it行业前列的成都高新区率先举起了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旗帜,宣布将在5年内“设立10亿资金,集聚10万人才,教育千家企业”,打造2000亿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使成都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地。
最近制定实施的《成都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意见》提出,到2017年,成都高新区应建成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试验区、高端人才集聚区和应用服务示范区;努力培育成千上万家企业,新增100多万平方米创新产业载体,集聚10多万人才,产业规模2000亿元,其中应用和服务收入超过500亿元。
标题:成都IT产业“马太效应”显现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4700.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