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士顿回应“涨价门” 渠道失控是祸首
本篇文章1394字,读完约3分钟
日本地震导致金斯敦经销商“意外发财”,金斯敦官员作为一家美资跨国公司,也因迟迟未对产品的市场涨价行为做出回应和引导而被舆论批评为“忽视公共利益、缺乏社会责任”。
一个多月前,《中国企业报》独家刊登了一篇文章“商家推测,制造商默认了金斯顿被指跟随涨价趋势的说法”。日本地震后,在调查了金斯顿领导的中国市场内存模块和u盘的涨价行为后,发现全球市场上只有中国的金斯顿在几周内经历了高达30%左右的涨价,对于其经销商“通过地震进行价格投机”的事实,金斯顿官员并没有积极回应。
日前,在北京国际摄影器材展览会上,金士顿大中华区商业营销总经理郭美芬接受《中国企业报》等媒体采访,就震后记忆等产品被人为炒作的价格,首次回应“金士顿涨价门”。
企业:这是商家的炒作
郭美芬表示:“前段时间的涨价行为只是个别经销商的炒作行为。金斯敦的正式销售渠道没有涨价。”
针对市场上很多零售商从金士顿授权的经销商处提货,遭遇“提价控量”的情况,郭美芬指出,“地震发生后,金士顿与日本供应商短时间失去联系,因此当时渠道中的客户对供应商的供货能力提出质疑。”与此同时,移动存储产品具有高度的移动性,因此它们很容易被炒作,作为期货买卖。因此,地震发生后,由于一些投机者的存在,产品价格上涨和不愿出售也随之而来。”
然而,《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零售商店和个体工商户在金斯敦从授权经销商处提货时,遇到了“提价、甩卖”的问题。
"事实上,日本地震基本上没有影响金斯敦."郭美芬承认,金斯顿的安全库存可以吸收突发事件对销售的影响,所以金斯顿在供应和销售上是按照市场秩序运作的。
不过,郭美芬也向媒体承认,“地震后,金斯敦的产品价格有10%的幅度。”
专家:渠道控制需要加强
据悉,金斯顿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主要由四家全国性代理商负责,由代理商开发的批发和零售网络分销,最终通过代理商之间的竞争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的结果,以确保合理的价格界定。
然而,消费电子渠道专家洪世斌指出,“多年来,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一直面临着渠道控制这个老大难问题。”特别是,采用像金斯敦那样的“国家一代”模式(即选择几个代理商在谭智销售商品),很难更好地监督代理商、分销商甚至零售商的行为
据报道,诺基亚之前曾采用“国家代”模式,其市场控制权和产品定价权被代理商绑架,导致“跨省窜货、低价销售”等一系列市场竞争混乱。对此,洪世斌指出,“从国家代到省级代,再到地市级直接经营是我国外资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渠道模式。”目前,国内消费电子企业的渠道已经实现了县级分销和镇级直销,这是为了加强企业对渠道的控制。”
浙江万里学院客座教授冯宏江指出:“很难保证金斯敦在中国的这一轮提价不是金斯敦代理商的一次阶段性价格投机。一旦业务做大做强,就容易控制上游厂商,甚至在管理方法和手段上与厂商产生矛盾和冲突。”
“事实上,对于金斯顿制造商来说,提价是双方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金斯顿之前没有对中国市场的价格上涨做出积极回应的原因可能也是受到了一些代理商的压力。毕竟,有时候外资企业不得不面对企业。”洪世斌说道。
加强渠道控制,推进渠道改革,对金斯顿来说迫在眉睫。目前,金士顿正在推进“安心店”的认证,在中国已经形成了200多家安心店和40多个服务中心。郭美芬强调:“此次认证不收费,只是为了保持金斯敦品牌在各级市场的一致性,避免出现卖假货、随意提价、舍不得卖的情况。”
标题:金士顿回应“涨价门” 渠道失控是祸首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3123.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十大团购下一轮拼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