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短信乱象亟待肃清 须构建全方位预防打击机制
本篇文章1877字,读完约5分钟
春节刚过,通过直接拨打手机、在手机上发送短信、发布网络信息等方式实施的虚假信息诈骗案件又在全国范围内死灰复燃。虚假招聘短信、提醒信用卡年费的欺诈短信、电视台有奖短信等。,可谓千姿百态,层出不穷。简单的垃圾信息,如家教广告和房地产广告,已经惹恼了消费者,许多欺诈性信息无辜地损害了许多消费者的利益,使他们痛苦不堪。
假期过后,欺诈短信越来越猖獗
春节假期结束后,求职达到高潮,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机会,通过互联网或手机短信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诱骗农民工求职,通过电话联系和汇款骗取钱财。骗子通常以慷慨的工作机会为诱饵,通过手机等被骗者以大量招聘信息的形式上钩。如果求职者寻求建议,他们通常需要支付注册费、押金等。,而这些人在骗取钱财后一起注销了他们的手机号码和银行账户,然后逃跑了。
春节期间,各电视台有更多的娱乐节目,许多电视台都有短信参与节目活动。许多罪犯抓住这个机会,犯下了致胜欺诈罪。1月22日上午,克拉玛依市市民陈先生收到一条陌生短信:“恭喜您的号码被快乐大本营选为异地幸运星。”详情请访问www.hnkl.ind.in网站领取奖品。验证码4435。”“我不是快乐营的忠实观众,也从未参加过快乐营的任何活动。为什么我获得了快乐营大奖?”陈先生惊奇地说。经过多次查证,陈先生发现这是一个骗局。对此,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了消费者警示,提醒消费者在春节期间要认真参与电视短信中奖活动。收到获奖信息后,如果发现需要付费等附加要求,最好打电话给电视节目组询问核实,以免被骗。
最近,克隆银行官方网站和发送短信诈骗网上银行用户等欺诈活动也显示出上升的迹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报告中心的监测数据,自春节以来,与中国银行(601988)相关的欺诈网站数量大幅增加,约有70个克隆网站。
欺诈短信不断“升级”
为了顺利实施欺诈,犯罪分子不断更新短信欺诈的伎俩。目前,短信诈骗主要包括十余种常见手段,如“刷卡消费”诈骗、“诱导汇款”诈骗、使用任意软件显示号码、虚构购房、汽车退税诈骗、假中奖诈骗、“紧急汇款”诈骗、“猜我是谁”诈骗、“手机欠费”诈骗、“免费提供低息贷款”诈骗、“骗取手机账单”诈骗、诱导关机实施诈骗等。目前,手机短信诈骗出现了新的形式,其中之一就是假冒手机sim卡。
“专业复制的全国手机卡(没有原卡),可以接收对方的短信和窃听通话,这样对方的手机就没有隐私了,其他人的手机都在你的控制之下。电话1587979小李。”据报道,这类短信绝大多数是针对用户缺乏专业知识的特点,利用技术术语和简单的技术手段实施的金融诈骗。当用户打电话给非法短信发送者表示希望复制sim卡时,通常要求他先将钱汇至指定账户,但汇至账户后没有消息。
“酒后驾车”诈骗短信也是一种新形式。据黑龙江电台报道,近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警方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酒后驾车”的名义发送短信诈骗钱财。据齐齐哈尔警方介绍,在这类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往往选择已婚女性作为诈骗对象,短信内容一般以当事人丈夫的口吻表达:他因酒后驾车被捕,并要求该女子迅速将钱汇至银行卡。
“年费”欺诈最近已成为短信欺诈的新版本。一位银行家表示,以“扣除年费和服务费”的名义发送短信非常令人困惑,因为它利用了银行卡的敏感年费。
消除欺诈短信需要沉重的打击
欺骗是不断变化的,模式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然而,只要个人增强预防意识,罪犯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平时,我们要注意各种电话和短信的来源,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天上没有馅饼。”这个陌生的号码发了一条短信说你获奖了。此外,用户还必须培养保密意识,不要轻易将个人数据、卡号、存款密码等告知他人。;请勿轻易注册会员和参与网上活动,以免个人资料被犯罪分子泄露和利用。如遇可疑情况,也可咨询亲友,及时拨打公安机关和金融部门的普通客服电话进行多方核实。
为了杜绝短信欺诈,除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外,运营商、司法机关、银行等部门也应积极参与,共同努力。运营商应提高信息监控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我们可以有效地监控短信的健康、合法性和安全性。例如,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Docomo公司已斥资270亿日元建立了一个非法短信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自动屏蔽每天发送200多次的短信,对中国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监管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鉴于目前网上银行欺诈案件频发的现状,银行应进一步研究和实施网上银行相关技术防范措施,加强交易欺诈监控。
总之,只有把技术手段、社会道德、舆论、法律法规等结合起来。,并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防御和攻击机制,可以将重复模式的欺诈短信无处藏身。
标题:垃圾短信乱象亟待肃清 须构建全方位预防打击机制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1109.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