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追责或解互联网侵权困局
本篇文章1960字,读完约5分钟
在网络侵权行为猖獗、违法成本过低之后,网络侵权的刑事责任时代即将到来
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在《意见》中,对网络侵权的刑事责任定罪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过去,大多数网络侵权案件都是以民事案件提起,并以经济赔偿告终。然而,在符合相应条件的侵权行为下提起刑事责任显然更具威慑力。
近年来,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但我国对网络侵权的监管和处罚严重不足。甚至一些国内外知名网站每年都要支付数百万美元的侵权赔偿。处罚过轻、赔偿金额难以确定是我国网络侵权监管的一大缺陷,也是我国网络侵权泛滥的原因之一。
在《意见》中,这是我国首次对网络游戏侵权进行系统的规制。长期以来,网络游戏行业普遍存在的“私人服务”和“插件”现象,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顽疾。未来,网络游戏侵权如“私人服务”和“插件”将受到严格监管,这可能对净化网络游戏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网络侵权弊病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爆炸式发展,网络侵权已经成为最常见的互联网现象之一,许多互联网公司深受其害,而一些互联网公司将侵权视为一种获取利润的方式。
著名互联网律师、北京圣丰律师事务所主任于认为,国内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之所以处于相对严重的状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从网络管理主体来看,侵权现象普遍存在。片面追求页面浏览量或交易量,忽视内容或商品的知识产权;其次,从互联网用户的角度来看,相当一部分互联网用户习惯于从互联网上寻找免费电影、书籍或购买假冒商品,这在客观上加剧了知识产权侵权的严重性。
于表示,中国的知识产权立法符合国际标准。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际,中国通过制定或修改《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重要知识产权法律,形成了世界一流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我个人认为,目前侵权情况的根源主要在于司法和执法方面。”于对《法人》记者表示,互联网技术含量高,更新速度快,一些行政执法机构无法适应这种节奏,导致一些新的网络服务模式以“抓球”的方式侵权,无法及时打击和遏制。
“互联网发展太快,各种技术手段和应用日新月异,我们的一些执法人员有时跟不上技术进步。”互联网评论员、红麦软件总裁刘兴亮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我国司法制度在审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时,往往采用“填补原则”来确定赔偿金额。当被侵权方不能充分证明损失金额时,赔偿金额往往不理想。一方面,这种情况导致权利人认为维护权利不值得损失;另一方面,它使侵权人忽视司法制裁,只将应诉视为普通成本,从而不加区别地侵权。
在监管滞后、违法成本低的情况下,打击侵权并没有起到威慑作用。一些企业,甚至包括知名的外国互联网公司,每年都要依靠数十万元的侵权赔偿在中国公开侵权。
这种现象之所以普遍存在,是因为网络侵权成本低、见效快、收益高,并非每一项侵权都会被起诉。长期的放任和纵容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侵权的好处和廉价。
沉重的代码和混乱
过去,大多数网络侵权案件都是通过民事纠纷提起的,并以经济赔偿告终。虽然有刑事责任案件,如“番茄花园案”,但相对较少。然而,《意见》的颁布具体规定了侵权刑事鉴定的内容,这对于缓解当前网络侵权泛滥的局面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过去,一些刑事处罚案件主要是侵犯个人权利。事实上,更有害的是公司侵权。”刘兴亮告诉《法人》记者,对于大型互联网公司,法院判给他们几十万或几百万的赔偿,对他们来说是九毛牛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诉讼角度看,民事诉讼遵循“谁主张举证,谁举证”的原则。由于在互联网上作证非常困难,所以对网络侵权进行民事诉讼并不难。与民事案件不同,刑事案件通常由国家司法机关进行调查,其调查取证权非常大,降低了权利人调查取证的难度,更有利于权利的维护。
从执行层面来看,民事诉讼只涉及民事法律责任,而在刑事案件中,直接责任人或负责人可能会被判处刑罚,这是非常可怕的。
“乱世有一个沉重的法典。在当前网络侵权严重的情况下,引入刑事诉讼程序是必要的。”余律师对说:
网络侵权刑事责任定罪标准的界定,主要是将对侵权行为的打击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更多的人不敢以明确的处罚形式越界。只要相关部门有效实施,互联网企业维权到位,全力打击侵权行为,规范自身行为,仍将遏制互联网侵权的蔓延和蔓延。
不过,于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刑事责任是最高层次的法律责任,其中往往涉及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的运用,这无疑更有利于威慑侵权行为。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具体操作时应该小心谨慎,避免滥用法律。
另一方面,我希望这次《意见》的颁布不是一次“网络严打”。立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应当将其规范化和制度化,以确保网络环境的长期稳定。”余对说道。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刑事追责或解互联网侵权困局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9572.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网游业版权质押融资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