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望在2013年实现首次火星探测
本篇文章1422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任沙)“中国首次星际探测有望在2013年实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空理工大学空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叶培建2日接受新华社独家采访时表示,中国可能在2013年进行中国首个火星探测项目
他说,在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逐渐打开了深入空探索的大门,无人探月之路从本世纪初就开始了,而且进展迅速而稳定。然而,所有这些努力都集中在月球上,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中国科技界希望发射一次真正的星际探索。
火星是星际探索中最重要的一步。叶培建说,上个世纪,全世界月球探测任务比火星探测任务多。自本世纪初以来,火星探测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月球探测的数量。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地球,地球最有可能有生命,并被改造成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是人类星际探索的首选。
叶培建向新华社透露,要独立探索火星,他们设想的基本方案是充分继承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的技术,充分利用探月工程建立的基础条件;大胆创新,在火星探索上有中国特色,争取新的成就。
在谈到具体的探索方案时,他告诉新华社,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卫星的基础平台将通过适当的改造来解决几个问题:首先,测控通信问题将得到解决。在目前正在建设的地面站的支持下,将对卫星进行适当的改造,如增加天线口径和采用一些新的编码技术,以确保测控通信。二是提高卫星自主管理和自主导航能力。火星距离地球4亿公里,信号时间延长;从地球飞到火星需要10个月,飞行时间长;在飞行过程中,会受到太阳发射的电磁波在地球上辐射最强的“孙玲”现象的影响,干扰通信卫星信号,需要提高自主性;由于地球离火星很远,轨道测量的精度会降低,这将影响临近火灾时刹车时间的选择。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更高层次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导航”来解决。
叶培建透露,中国自主研发的火星探测器将探测火星的表面结构、地形和水源。大目标已经确定,细节需要进一步深化。“如果可能的话,在完成预定的探测任务后,尝试用气动减速代替由探测器带来的燃料来将轨道调整成圆形轨道。”
关于火星探测器的创新,叶培建表示,探测器将配备新开发的探测仪器,以获得更好的火星探测效果,并不排除与国外合作。
在谈到中国自主探索火星面临的困难时,叶培建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测控,但这个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中国正在最东部和最西部建造两个大型地面站,其测量和控制能力将到达火星。
关于发射窗口的选择,叶培建告诉记者,火星绕太阳转,地球绕太阳转。当两颗行星靠近时,整个转移轨道消耗的能量最少,这个机会每26个月才出现一次。
“中国必须抓住2013年11月的窗口,独立发射火星探测器,否则将不得不等到2016年。”目前,该技术已具备基本条件。只要国家做出决定,中国航天团队就能确保经过努力,在2013年,中国的火箭、中国的测控和中国的探测器将飞往火星,实现首次火星探测。”叶培建说道。
今年11月上旬,中国自主研发的“萤火虫1号”火星探测器将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搭载俄罗斯“福布斯-土壤”号卫星和俄罗斯运载火箭“天顶号”进入火星椭圆轨道,然后“萤火虫1号”将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在轨道运行期间,将在火星空环境、太阳风与火星磁场的关系等领域开展探索工作。中国和俄罗斯的火星探测器还将共同透视火星大气,并绘制大气中水汽和温度的垂直分布图。
叶培建说,深入空探索的第一要义是探索,人类只有不断探索才能前进。国际合作可以充分利用空深海勘探资源,而独立的空深海勘探则显示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
标题:中国有望在2013年实现首次火星探测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9433.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