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监护工程今起实施 学者家长齐质疑
本篇文章908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企业家网](综合版)一旦孩子沉迷于游戏,父母就会有证据依赖、限制甚至停止他们孩子的游戏账户。从3月1日起,由文化部、中央文明办和教育部联合发起的“网络游戏行业全面实施家长监护工程”正式启动。
监护工程明确规定,网络游戏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服务页面,并公布咨询电话。家长如需了解、指导或控制子女的网络游戏活动,应向网络游戏企业提供法定监护人资格证书。
同时,网络游戏企业应积极满足家长的合理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对未成年人账户采取限制措施,跟踪观察,及时反馈账户活动,为家长提供必要的帮助,制止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不正当游戏行为。
对于这个项目的推出,家长和网络游戏公司有不同的反应。据《楚天都市报》报道,盛大、腾讯等知名网络游戏企业的家长不仅要提供孩子的网络游戏名称和游戏账号,还要提供孩子的游戏角色名称、服务器或充值卡号。对此,一些家长表示,“他们通常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玩什么游戏,也不知道自己的账号是多少。”因此,家长们表示,尽管该项目有一个好的起点,但“难以操作”。
此外,《楚天都市报》的文章还引用了戒网瘾专家陶宏开教授的观点,认为对于一些网瘾青少年来说,网络游戏带来的诱惑远远大于父母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所以父母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陶宏开看来,青少年网瘾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还应该从源头上加强监管——网络游戏企业。
新华社。com援引上海游戏开发商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石怡华的话说,监护项目仍有一些环节需要改进,如繁琐的注册申请机制、家长的认知水平以及网络游戏的时间和精力限制等。石毅华表示,该项目只是“长征的第一步”,需要“与社会各界合作,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
监测项目已经推出。有用吗?为此,《光明日报》援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卢德平的话说,“政策会有效果,但也有局限性。”他认为,这项政策将对教育方法简单的家庭产生影响,但也可能造成复杂情况,如父母与子女关系恶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问题专家任伟教授也对该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提出质疑。在她看来,许多人对游戏的迷恋“不过是在虚拟的空房间里重建现实生活中失去的自我价值感而已”,这样的问题不能通过简单的政策来解决。(正文/胡青)
标题:网游监护工程今起实施 学者家长齐质疑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9382.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