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增长乏力遭投行唱空 4G攻势难解市场天花板效应
本篇文章1917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移动11月新增用户创下近63个月来的新低。根据中国移动发布的最新运营数据,11月新增用户380.1万,这是自2007年8月新增用户379万以来,中国移动首次单月新增用户不足400万。从新用户构成来看,11月份移动3g用户数量增加了311.7万;新2g用户的数量不到70万。摩根士丹利认为,在中国移动股价近期上涨后,短期估值的吸引力已经下降,11月份的客户数量也较弱,因此很可能在未来60天内下跌80%或更高。 展望4g 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相比,中国移动对4g寄予了更多的期望和期望,并大力推出了一系列措施。首先,4g信号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引入引发了用户对td-lte的竞争体验和关注。中国移动将在北京公交车上安装tdfi终端,将td-lte转换为wifi信号,实现覆盖。巧合的是,此前中国移动在杭州b1快速公交线上的4g网络体验是在b1快速公交线上部署tdfi设备,将td-lte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用户可以在沿线的公交车和车站上搜索并连接到wifi网络。 其次,中国移动最近在香港正式推出了全球首个td-lte/lte fdd融合网络,用户将可以享受到中港之间的4g漫游服务。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为了证明其4g网络技术的可行性,并加快政府发放4g牌照的速度,中国移动在香港启动了4g商业试验,但对于本地用户来说,其象征意义大于现实。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移动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林表示,目前公司4g网络的室外覆盖率已经达到2g的90%以上,室内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他对明年4g用户数量持乐观态度。 此前,中国移动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青岛、天津、沈阳、宁波、成都、福州等城市推出4g服务,td-lte规模测试工作已陆续完成,明年全面商业试运行势不可挡。根据中国移动宣布的计划,2013年全国将建设20多万个4g基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4g网络。 三大制约因素[h/]4g或许是中国移动的“希望之星”,但从现在开始,远水不能解渴。 首先,4g终端的大规模商业化还很遥远。td Industry Alliance秘书长华阳认为,智能手机需要在高速移动状态下使用,并在各种网络交换环境下保持信号稳定,因此对技术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4g智能手机的大规模商业化将等到2014年以后。 其次,4g牌照的发放仍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宣布了2.6ghz频谱规划方案,并决定将2.6ghz频段2500-2690hz至2690hz的全部190mhz频率资源规划为tdd频谱,这表明了政府对td-lte的大力支持,但牌照发放毕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谨慎。近年来,中国移动在td R&D和营销方面投入巨资。如果它过早发放4g牌照,将会转移其3g投资和收益。虽然中国移动是一个大型的中央企业,但它也应该考虑投入和产出,这也是SASAC关心的问题。 第三,网络覆盖不是一次性的工作。以香港为例。在这个竞争比内地更激烈的市场,被称为“移动通信专家”的中国移动4g之旅,因网络信号覆盖不佳而受到用户的广泛批评。与csl、数字通信、和记电讯、PCCW等lte商业服务提供商相比,中国移动最大的优势在于资费更便宜。市场分析师指出,即使资费更便宜,没有优秀的网络支持也很难吸引消费者。尤其是在香港这块热土上,消费者更关心的是质量而不是价格。 多路 中国移动在大力推出4g的同时,还在移动互联网等其他领域进行了部署。 据报道,中国移动已明确将网络电视服务纳入其规划,并将很快开始试水之旅。据了解,中国移动已将互联网电视业务定位为“能够有效应对朋友iptv竞争的宽带视频业务。”中国移动组建了互联网电视业务项目团队,制定了otv互联网电视技术方案体系草案,并与大部分广电授权厂商达成初步合作协议。 目前,当移动互联网的跨境竞争硝烟弥漫时,中国移动也表现出色。目前,中国移动mm移动应用商城有近15万个应用,各种应用的下载量为9.35亿次,各种内容的下载量为3.5亿次,各种内容的应用总数接近150万次。Nfc和语音门户是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中国移动内部人士表示,他们明年将在市场上投资数千万nfc终端,并将在终端开发、sim卡和渠道方面做出努力。 一则未经证实的消息称,中国移动的一些本地公司已经推出了iphone 5套餐,合同价格为5880元,每月最低消费仅为39元。甚至有消息称,中国移动的iphone 5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00万。尽管中国移动尚未与苹果达成正式销售合同,但前者可以通过苹果的公开渠道获得授权的iphone 5。很明显,除了4g,中国移动还有很多选择。
标题:中移动增长乏力遭投行唱空 4G攻势难解市场天花板效应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8839.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南宁电信拓展翼校通业务
下一篇:广电入局电信业应瞄准未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