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生于恶搞 死于广告?
本篇文章2774字,读完约7分钟
有人说缩微胶片是平民图像的冲浪板。近年来,它一直紧跟时代潮流,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浪。随着视听平台的蓬勃发展,普通人可以用手机拍摄视频并上传到网络上寻找创作的乐趣;越来越多的人在手机上看微电影,在通勤等零碎时间里享受娱乐。微电影非常火爆,草根成为高富帅,由著名导演执导,电影节邀请,广告商寄钱;与此同时,微电影也很受伤,大量微电影陷入泥淖,这引起了网民的质疑:微电影仅仅是一个广告和一个节目吗?
碎片时代的娱乐
对我来说,拍电影的目的是为了传播。缩微胶卷是不是真正的电影并不重要。每年,许多电影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去电影院,并最终消失。没有传播的电影不是完整的电影。互联网为所有拥有电影梦想的专业和非专业导演提供了一个传播平台。在互联网上,点击观看后,网民会立即发表各种评论。作为一名电影导演,你也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这些评论。这些即时反馈,越是即时,越是简单。它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此外,在线电影没有所谓的线下问题,它们总是在线,那些愿意看的人可以随时点击打开它们。如今,娱乐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微电影迎合了当前娱乐消费需求的“碎片化时间”。
一年多来,我一直在酝酿微电影《灰机灰机》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城市村庄握手楼里的故事,里面有偷窥、性、亲情和小人物的挣扎。《灰色机器》不仅是一架用于电影偷窥的遥控飞机,也是一个没有多少机会的灰色未来。我是广州人,我总是想拍关于广州的故事。正在慢慢消失的广州村,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客厅,有着广州的独特风味。它让许多小人物梦想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梦想,并成为许多人的中转站。这个村子租金低,生活方便。当你离开村庄时,你可以踏入大都市的中心。你可以像其他人一样享受城市里的一切,周末去购物和看电影。事实上,这是广州的特色。当许多广州的老朋友听说我想在广州拍一个故事时,他们都捐了钱,并作为嘉宾表演。每个人都对广州充满感情。住在广州的人会对电影中对广州的描述微笑,因为这里是广州。肖恩和阿达是我的好朋友,他们非常适合表达这个故事。在《老男孩》之后,小杨成了有梦想但无法实现的草根青年的象征。在阿达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也有许多类似电影情节的元素。公众只看到了她的外表,却很少知道她借钱给母亲治病,并为成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归根结底,电影是大众消磨时间的娱乐方式。没有必要要求所有的视频产品都成为大片。在海量的信息中,只要这些图像片段能够引发点击,在一定程度上传播开来,并起到娱乐大家的目的,缩微胶卷的目的就达到了。
(被调查人:陈伯坚,微电影编剧兼导演)
4亿网民
需要不同口味的缩微胶卷
缩微胶片不仅能满足网民的内容需求,还能帮助视频网站收集更多更好的导演和演员资源。同时,可以更好地传达视频网站的品牌精神,兼顾品牌客户对视频广告形式的多样化需求。这是一种多功能产品。在2010年掀起怀旧风潮的“青春11度”系列中,一个“老男孩”成为当年最热门的文化现象,播出量超过4500万。这不仅是精心策划的必然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预测。同时,也证明了网络观众对不同于传统影视剧的题材和表现形式的网络作品有着巨大的需求。清华大学的尹红教授甚至认为“青春11度”系列“开启了网络电影的第一年”。2012年,观众的反馈和互动非常积极,得到了戛纳、釜山等多个国际电影节的认可,无论是许鞍华的《我的路》引发的关于变性人的话题,还是蔡明亮的《沃克》引发的关于慢生活的讨论。
随着信息变得越来越庞大,网络微电影似乎面临着与传统电影产品相同的问题:如何从庞大的产品中被观众所选择?一部成功的微电影必须首先是内容,而不是冗长的广告。与点击率排名相比,我们更注重作品的质量,同时,我们拒绝简单的数据营销,将从播出量、用户转发率、视频搜索项、百度指数排名、专业奖项和公关关注度等角度进行评估。中国有4亿不同品味的网民。为不同的受众创建不同的内容尤为重要。例如,《美丽的2012》四大名著缩微胶卷是针对更成熟的喜爱文学作品的观众;《反击战》系列是针对年轻白领、学生和喜欢偶像剧的观众;《粉扑小姐》是为城市女性观众设计的。在一个坚实的平台上收集数据和用户反馈,认真研究受众心理,真诚规划内容,专业的团队,一丝不苟地实施整个产业链的规划、生产和推广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未来,微电影可能会被转移。一方面,它们将向内容方向发展,成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影视内容新产业;另一方面,向市场营销发展已成为广告业的新形势。
(被调查人:视频网络制作总经理卢凡西)
个人形象还是广告?
缩微胶片,一种主要依靠互联网渠道传播的新媒体产品,似乎与国外被称为“在线视频”的“用户生成视频”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用全球化和本地化的时髦词汇来讨论这一现象,我们可以说这是全球web2.0媒体产品的一种本地化。然而,这种说法应该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即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的“媒体特色”,而不仅仅是中国独有的。至于这一假设是否属实,笔者还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做过调查,也不敢武断。然而,他最近对中国有点了解。例如,如果你问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朋友,你会发现在这些地区没有像缩微胶卷这样的特殊产品。这些地区的网民对他们的用户制作的内容没有其他特别的称呼,包括“用户制作的视频”,他们可以选择他们最喜欢的视频网络作为全球范围的交流渠道,比如youtbe。上传作品可以和全世界分享他们的个人观点。
“用户生成的视频”统称为“在线视频”,更本地化的名称是缩微胶片。然而,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媒体视频产品,所谓的微电影,除了极少数的校园微电影,如学生拍摄的微电影,尤其是大学生拍摄的微电影,保持了“网络视频”的自创特性,其他所谓的微电影的本质更接近于“微电影广告”。换句话说,微缩胶片基本上已经成为一种短视频产品,它利用互联网作为传递平台来促进商业营销。其制作方法与传统电影或直接与传统电视广告相同,并且是有组织和制作的。因此,沟通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单向说服的方式。尽管web2.0催生了社交媒体,并提供了二次传播的可能性,但当用户制作的“微电影广告”和“在线视频”是次要的时候,从这个角度来看,微电影主要是基于商业营销的概念。它的编码程序和硬件架构与“在线视频”有很大不同。它似乎与网民的社会表达和草根文化相匹配,但实际上离它越来越远。鉴于这一现象,网络上一句流行的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微电影诞生于恶搞,消亡于广告。
美国学者shein bowmanshein bowman和Chris Willis(2003)在2003年共同提出了“我们媒体”的概念,并给它下了一个非常严格的定义:经过数字技术的强化和与全球知识体系的联系,公众开始理解如何提供和分享自己的事实和新闻。显然,为新媒体营销产品微电影提供传播渠道的本地化视频网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我媒体”的含义。
标题:微电影:生于恶搞 死于广告?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8431.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爱立信在美诉三星专利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