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手机业混乱现状三大反思
本篇文章836字,读完约2分钟
至于国内手机行业的现状,很多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手机行业仍处于“红海”模式,大多数企业不了解手机行业的规律,看到钱就会“蜂拥”到项目上来。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为了走出行业现状,企业需要潜心研究,摒弃“吸纳主义”,打造优秀的产品和品牌。
惊人的数据
2001年,中国生产了8031万部手机。
2011年,中国生产了11.3亿部手机,总出口量为8.8亿部,占全球出口量的近80%。然而,巨大的利润被归因于外国巨头,许多中国企业只获得不到1%的利润。
2012年,中国的手机出口预计将超过10亿部。
今年1-8月,加工贸易出口通信设备总额达到68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3%。
企业文章
现象:只搞渠道,不搞生产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手机。如果你不仔细看手机上的标志,你就无法判断是哪家公司生产的。本报记者了解到,很多厂商都采用了“吸纳主义”,从几年前在中国非常流行的山寨机到现在的多品牌智能手机,即从供应商那里购买各种零配件,然后在工厂组装,打上自己的品牌标识,每部手机的出厂价只有几十元。
有些企业在实践中更是独一无二。他们直接从一些白板手机制造商那里拿样品机,并通过多种渠道召开招商会。如果有渠道下订单,他们会直接向工厂下订单,这样就节省了生产环节。
行业:转变为“跟随”市场
跑去“占领”市场
战国政策首席分析师、业内资深人士杨群表示,目前国内很多手机制造商都想赚快钱,根本没有精力和资金投入研发,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国内智能手机制造商酷派(Coolpad)公司公关部经理李表示,在当前中国手机市场的残酷竞争中,生存是这些中小手机企业的“最后一句话”,这直接决定了它们都选择“看得见”和“跟得上”市场。只有“占领”市场,我们才能充分把握行业的未来趋势,分享行业发展的巨大成就,才能长期盈利。
唐凡认为,目前国内手机行业赚“快钱”的根本原因是投资者不信任职业经理人,大多数时候他们是直接来交易的。结果,“外行领导专家”,一次又一次地犯错误。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国内手机业混乱现状三大反思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7551.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三星Note2:创意让你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