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航母的分析应该客观准确
本篇文章1183字,读完约3分钟
《东方早报》在9月24日的“大新闻”栏目中报道和采访了中国航母的升旗仪式,其中中国国防大学教授李大光尤为引人注目。作为一名国际关系学者,我认为有必要就以下问题与李教授进行讨论和提问。
首先,李教授认为,“前苏联在冷战中输给了美国,被军备竞赛拖垮了。甚至前苏联也没有建造很多航母,所以中国需要在航母问题上保持冷静。”令作者困惑的是,我们没有谈及当时前苏联航母的技术能力缺陷,也没有谈及当时前苏联军事投资的战略结构重心。如果我们只谈前苏联是因为军备竞赛而被拖垮的说法,那么李教授显然是犯了一个草率结论的错误。事实上,关于前苏联解体原因的文献在过去20年里浩如烟海。在前几年简单而武断的解释方法中,“星球大战”推翻了前苏联,这是一个流行的结论,甚至是一个共识。但最新研究表明,前苏联的解体是一场全面的“体系的彻底崩溃”。最有力的证据可以反驳李教授的论点,那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苏军备竞赛中,美国投入的军费比前苏联多得多,但美国非但没有被拖垮,反而利用国防投资帮助美国完成了历史性的“惊人的技术飞跃”,推动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革命的兴起。因此,当一个有专业背景的教授用过时、简单、通俗的论据来解释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时,不仅会拖延社会共识,甚至会误导决策。
第二,李教授认为,“美国渴望中国建造更多的航空母舰,这符合美国的利益。”令作者困惑的是,李教授是基于什么判断“美国希望中国建造更多航母”?同时,李教授如何判断在中国建造更多航母符合美国的利益?虽然作者不是军事战略专家,但美国的各种专业智库,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所谓的“中立派”,都担心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会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甚至阻碍和影响美国的利益。在2012年8月发布的最新亚太战略报告中,美国最具影响力、能够影响美国战略决策的智库csis对中国海军力量的增长忧心忡忡,这显然将影响美国海军在南海的作战能力。
第三,李教授认为“中国没有必要建造这么多航母,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信息化建设上。”但事实上,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它需要多少航空母舰完全取决于其国家战略定位。对中国来说,更不用说中国的海外投资利益,只有在广阔的南海和东海,中国显然有着现实而紧迫的国家利益,而如何捍卫这些利益和保护自己的主权权益,大概是中国需要多少艘航母的基础。在李教授看来,“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意义何在?我猜不出来。
最后,最让作者困惑的是,在美国,包括退伍军人在内的现役军人,无论是鹰派还是鸽派,都不会反对和拒绝国家增加的军事投资。相反,作为一个团体,他们将尽最大努力游说以保持国家的军事优势(这已经成为美国选举投票的分水岭)。对于这一现象,无论是归因于“职业病”还是上升到“士兵的国家责任”,奇怪的是,在美国五大军事学院,如西点军校、海军学院、美国空军事学院的研究人员中,作者从未看到任何研究人员反对国家加强军事投资。
标题:关于航母的分析应该客观准确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7025.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海权、航空母舰与中国海军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