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波再酿青啤
本篇文章4278字,读完约11分钟
对于青岛啤酒来说,突然的人事变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孙明博将如何接管50,000多名员工、60家酒厂和109年的历史
大雨冲走了天空中的阴霾。从青岛啤酒(600600)总部19楼的会议室望出去,浮山湾风景如画。在附近,五四广场上的火炬雕塑更受欢迎。好天气具有传染性。当我听到摄影师称赞我保持身体健康时,站在窗前的孙明博举起酒杯对着镜头笑着说:“喝青岛啤酒可以保持身材苗条。”
在镜头里,孙明波带着大大的笑容戴着一副金边眼镜,一件白色的竖条纹衬衫配黑色的裤子显得拘谨而平静。事实上,他刚刚经历了青岛啤酒11年来最大的高层人事变动。他担任青岛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董事长仅十多天。
6月28日,青岛啤酒宣布,由于个人健康原因,金志国不再担任董事长,并聘请他担任名誉董事长兼首席顾问。青岛啤酒原总裁孙明波担任董事长,原副总裁黄克兴担任总裁。
任期届满前两年,被视为青岛啤酒灵魂的金志国突然下台,这让外界感到意外。然而,对于青岛啤酒来说,突然的人事变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01年7月,青岛啤酒前总裁彭在海边游泳时突发心脏病去世。当时,45岁的金志国只是青岛啤酒北方业务部的总经理,他直接从中层干部晋升为青岛啤酒总裁。该行业一片哗然。孙明博自2008年6月以来一直担任青岛啤酒的总裁,并且已经处于核心权力层。孙表示,这次交接是一次“平稳过渡”。
尽管如此,几乎没有预先警告,这不可避免地使外界怀疑“健康问题”不是令人信服的理由。这种怀疑也将他的继任者孙明博推到了风口浪尖。外界不了解他。即使在青岛啤酒,孙明博也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
"主席负责未来。"孙明博很清楚这次人事变动的影响。任职十几天后,他拜访了重要客户,并与公司高层管理团队进行了讨论,讨论青岛啤酒未来的规划,以保持公司内外的稳定和信心。他说他只是习惯了当总统,带领团队到前线,攻击城市,感觉很愉快。现在他突然被任命为董事长,他正试图改变自己的角色。
时间是最伟大的向导,关于金志国为什么早早辞职的猜测将会逐渐消失,就像金志国逐渐在公司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一样。孙明博需要的答案是,他将把青岛啤酒带到什么样的未来?近年来,竞争对手华润雪花在市场规模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青岛啤酒的权力转移更是被外界大大想象。
在青岛啤酒宣布的当天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金志国提到:“我宁愿看到留下一个英雄,还有无数的英雄。”这是我的梦想。”
然而,继任者孙明博不想成为个人英雄。他甚至拒绝被称为企业家。“国有企业没有企业家。我认为企业家实际上就是企业家,我更像是一个经营者。”
这是一个真实的陈述。
“首席侍酒师”
"金主席和我曾经是战壕里的战友."孙明博告诉中国企业家,战略的稳定性和继承性对青岛啤酒非常重要。“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他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谁是谁的时代。”
在孙明博之前,青岛啤酒前后的两位领导人风格迥异。彭喜欢攻击并带领青岛啤酒大规模扩张。从1996年到2001年,青岛啤酒收购了47家啤酒公司,创下了一周内收购两家公司的纪录。然而,这也导致2001年只有60%的利润目标,青岛啤酒陷入了困境和危险。金志国上台后,青岛啤酒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通过整合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孙明博在青岛啤酒有着独特的经历。在青岛啤酒,喝青岛啤酒不仅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工作,尤其是对孙明博。他喝啤酒更多的是为了“品尝”来检查啤酒的质量。很多年来,他会在每个地方都要喝青岛啤酒。一旦他发现短缺,他就用手机把它带到酿酒商那里,酿酒商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他要求对方立即整改,反复检查和保存样品,找出原因并解决。有一家工厂被取消了生产资格。
除了自己的产品,孙明博还在青岛啤酒设立了年度酿酒师评估,让顾客和消费者参与其中,敦促酿酒师专注于生产优质产品,并对品酒师采用最后淘汰制度。在担任总裁期间,青岛啤酒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孙明博对此感到非常自豪。“我了解技术,他们面临着压力。”
孙明波精通英语和德语,有啤酒专业背景。他出生于1956年,曾经当过工人。1978年考入山东轻工业学院发酵工程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山东新泰啤酒厂工作,担任技术员、车间主任、新泰啤酒厂副厂长。1993年调到青岛啤酒。之后,他在德国最大的酿酒机构杜曼斯学院学习。
因为他的专业,他敢于打破现有的模式。这与他的外表不同。据孙明博回忆,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青岛啤酒供不应求,青岛啤酒开始自我陶醉。他是第一个公开批评青岛啤酒坚持过去、保持国家对外封闭的干部。他在早期提出的一些改革挑战了青岛啤酒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则。虽然时间不够成熟,但没有成功,但“在非常坚固的墙上有一个白斑”。这些不可接受的生产技术变化在十年后被普及,为青岛啤酒节省了大量成本。
真正让孙明博脱颖而出的是2002年青岛啤酒和美国ab啤酒之间的谈判。谈判陷入僵局,时任青岛啤酒(Tsingtao Brewery)总裁的金志国(Jin Zhiguo)离开公司,留下时任其“战略专家”兼副总裁的孙明博独自奋战,最终达成合作协议。
从技术部开始,孙明波一直担任青岛啤酒的副总监、总工程师和执行副总裁。尽管孙明波对技术很怀旧,但他不想被贴上“技术人”的标签,无论是学习专业还是做人。上学前,我和金总是烧锅炉。不要把我放在技术领域。”根据青岛啤酒提供的官方简历,孙明博“在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和并购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在孙明波的青岛啤酒“明天”计划中,面临着两个挑战:一是如何将青岛啤酒发展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公司,使团队更加充满活力;其次,这是来自商业模式的挑战。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传统产业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来提升其生产、销售和营销系统?
规模和利润
领导一个拥有60多家酒厂、5万名员工和109年历史的企业并不容易。孙明博不仅要承受市场的压力,还要接受内部和外部的检查和评价。
孙明博告诉《中国企业家》,青岛啤酒的发展战略不会调整,但公司确实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必要创新发展思路。“跳出周期,跳出过去成功的依赖,走一条新的道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近十年来,在金志国的带领下,青岛啤酒面对国内啤酒市场的激烈竞争,在市场和利润之间选择了后者,并获得了值得骄傲的利润回报。从2000年到2011年,青岛啤酒净利润从1.6亿元增加到17.38亿元,同比增长986%;净利润率也从2005年的3.5%上升到2011年的9%以上,连续几年位居国内啤酒企业利润水平最高之列。
然而,事与愿违,青岛啤酒的销量和市场地位令人担忧。2011年,华润雪花啤酒销量达到1023万升,成为行业内首个销量超过1000万升的企业;排名第二的青岛啤酒销量为715万升;继青岛啤酒之后,安海斯-布希英博和燕京啤酒(000729)的销量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四位,分别达到566万公升和550.6万公升,进一步拉近了与青岛啤酒的距离。
孙明博认为,青岛啤酒的发展是阶段性的,每个阶段的战略都没有错。彭时期的大规模并购,没有当时的扩张,不可能形成今天青岛啤酒的实力。金志国时期,在扩张速度过快,关键能力跟不上扩张步伐之前,整合被提出来整合扩张后的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对我来说,这就是扩张和整合。我们有能力整合并寻找扩张机会。”
孙明博承认,竞争对手华润雪花在2011年的销量超过了1000万升,这确实给青岛啤酒带来了压力,这是一个分水岭。业内人士认为,青岛啤酒有两种声音:以金志国为首的声音强调利润,以孙明博为首的声音强调市场规模和销量。
“这完全是个误会。”孙明博表示,如今的青岛啤酒既需要利润,也需要规模。在市场成熟的地方,它必须有利可图;需要占领市场,去衡量。他认为啤酒行业有一条规则,今天的市场就是明天的利润,但它不能只追求规模或利润。他把市场比作工厂。“要建一个工厂,你必须花钱,但如果你不建工厂,你将来就没有市场份额。”
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青岛啤酒根据孙明波对国内啤酒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提出了2014年销量达到1000万升的目标:全球啤酒市场的发展规律是从分散到集中。目前,在国内市场,四大啤酒龙头企业占据60%的市场份额,集中度仍在上升。在国际上,前三名基本上控制了80%的市场份额。
孙明波告诉《中国企业家》,市场高度集中的根本原因是啤酒是一个规模经济的行业,啤酒必须做大。对于啤酒行业来说,不仅是国家之间的集中度,也是全球的集中度,其背后的驱动力是规模经济。“未来三至五年,全国市场将基本分化,中小企业将基本整合。”孙明博说道。青岛啤酒似乎应该抓住最后的机会扩大产能和市场。
即使在最后的机会,孙明博仍然保持冷静。2012年,青岛啤酒的业务目标是同时增加利润和市场规模。他说,青岛啤酒不追求规模,没有必要超越任何人。“地盘被对手抢了也不能把自己打垮,损害自己的健康,不能吃硬的,那就是消化不良。这就是我们的整合和扩展的意义所在。”
2008年,孙明博升任总裁后,开始更多地参与营销和市场营销,后来担任营销中心总裁。这段经历让他受益匪浅,直接影响了他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看法。他认为青岛啤酒的发展应该是“两轮驱动”:一方面要建立和扩大产能,另一方面要保持利润,均衡发展。
有了扩大市场的战略,我们需要具体的制度支持。孙鸣博提到了“狼”。青岛啤酒对“狼”这个词并不陌生,这个词是金志国上台时提出的。孙鸣博不仅仅是一只“狼”。他希望青岛啤酒的团队在未来会更像狼一样,即提高团队的主动性,主动计划和研究市场,主动攻击对手而不是等着对手攻击。
孙明波认为,过去“狼”更多的是一个口号,但他希望建立一个机制,鼓励狼文化和狼团队,强调从经理到经营者的转变。经理们关注预算,只执行支出。一旦竞争对手采用“买一送一”等营销方式,管理者将选择放弃攻击,最终失去市场,以避免因超出预算而被罚款。这时,就有必要放松手脚,鼓励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效果。
在攻击之前,孙明博还将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资金。资金短缺仍将限制青岛啤酒的扩张速度。
虽然青岛啤酒是啤酒行业资本最雄厚的上市公司,但从长远来看,它显然无法仅靠自有资金支持其扩张。如果你想引进新的投资者,大股东会有顾虑。青岛啤酒的第一大股东实际上是青岛市国资委,第二大股东是香港证券结算(代理)有限公司,相差不到3%。如果融资规模过大或过于频繁,大股东不能每次都支付认购费用,就可能失去发言权。“大股东不会失去控股地位,如果需要融资,还会有其他安排。”
至少从表面上看,孙明波对未来的期望就像窗外的天气。
标题:孙明波再酿青啤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5543.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两年近3千团购网站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