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融合:走出经济疲软的战略选择
本篇文章1471字,读完约4分钟
国家统计局宣布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经济增长率12个季度来首次低于8%。我国政府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目标是7.5%。虽然它高于我们的发展目标,但根据我多年的研究和观察,从就业的角度来看,8%-9%的gdp增长率是适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而突破8%并不是好兆头,而且就业也不容乐观。必须采取新的措施来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加快三网融合信息化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极,促进经济转型,将是摆脱经济弱势的战略选择。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积极推进三网融合的过程中,面对体制机制、法制建设、信息安全、市场风险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发达国家纷纷利用空日、空地、/。作为谋求世界霸权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缺乏信息化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和计算机操作系统、微处理系统和高端硬件制造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改变。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2011年底,中国的互联网接入率为1.4兆位,居世界第90位。更重要的是,农民仅占网络用户的0.3%,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拉大,不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调整和“三农”问题的解决。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长期存在的经济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目前,全球产业竞争不仅是技术、产品、人才和管理的竞争,也是生产方式的竞争。随着信息技术的突破和扩散,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越来越成为生产方式改革的重要方向。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是信息社会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发动机”。在信息化的冲击下,一些传统的工作岗位被淘汰,劳动力主要集中在信息部门,新的就业形式和就业结构正在形成。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从业人员已经占到全社会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大量新的就业形式和方式应运而生。美国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60%的新工作是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领域。在世界经济持续调整和快速变化的关键时期,信息化在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和重塑竞争格局方面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及潜力日益凸显。在世界经济持续调整和快速变化的关键时期,各国对下一代信息技术进行了优化和升级。为了解决金融危机,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制度整合、业务整合和市场整合的三网融合,并迅速形成新的生产力。美国大力投资开发“智能地球”计划,日本提出“智能日本计划”,新加坡提出“智能国家”计划,表明三网融合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这场信息革命中,为了加快我国三网融合进程,打破城乡数字鸿沟,加快城乡信息融合步伐,加快刺激农村内需,促进农村就业,加快发展势在必行。深入分析了发达国家系统集成、技术集成、市场集成和监管集成的特点和经验。新形势下,三网融合的推广面临着新的形势。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国地位基本确立,对外经济基本接轨。依托原有积累基本结束的关键时刻,我们将加快实现“结构调整”和“转移模式”,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培育新的增长极,提升中国的大国地位 在三网融合研究提供的大量新鲜素材和素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明确中国应加快下一代互联网(ngi)的建设。 下一代广播网(ngb)、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的主要战略支撑。 在权衡了三网融合企业的非对称关系背景和两个系统导致的两个行业的不同现状后,我们应该明确三网融合在中国的顶层设计和推广保证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坚持顶层设计和统一监督;建立终身学习的社会。
标题:网融合:走出经济疲软的战略选择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5539.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