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遭遇3D打印挑战
本篇文章940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深圳12月6日电“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宣传者认为,其核心技术——3D打印将动摇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然而,在3d打印行业看来,这项技术擅长个性化产品制造,而不是大规模生产,这是“中国制造”的核心优势。
一般来说,3d打印是指使用3d打印机根据计算机图形数据逐层添加素材,生成3d实体。目前,可利用的材料已扩展到金属、塑料、石蜡等数百种,极大地拓展了应用范围。
亚洲制造协会首席执行官罗俊表示,3d打印可以避免制造工具、夹具和模具的过程,直接加工产品,解决了生产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节省了材料,缩短了时间。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在开发这项技术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世界上有两家大型3d打印机制造商,它们都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1年,他们的收入分别为1.7亿美元和2.9亿美元。
与美国相比,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仍然滞后。罗俊说,目前全球3d打印市场是13亿美元,而中国的设备、耗材和服务只有3亿元。
因为3d打印的突破性进展,人们都在谈论美国振兴制造业。其逻辑是,这种技术避免了美国劳动力成本高的缺点,并且可以实现无人工操作。此外,制造过程大大节省了材料,并最终节省了成本,这使得没有必要将制造业外包给中国。
但是一些专家对此提出质疑。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视觉计算研究中心主任陈宝全认为,3d打印不适合大规模生产,一张的单价接近1万张,不会对传统的大规模生产产品造成太大影响。大规模生产是“中国制造”的特色。
对于大批量生产的普通耗材,3d打印永远不会与模具竞争,尤其是考虑到重力环境、可加工材料的范围以及模具技术的同步进步。对于高端工业产品来说,材料和工艺是核心竞争力,而时间成本往往远远大于劳动力成本。
此外,台式3d打印机的精度约为0.1毫米,成品外观有明显的纹理,比传统的机械加工粗糙。虽然工业级打印机的精度可以精确到几微米,但成本高达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远远超出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电脑研究员李是一个3d打印爱好者。他刚从美国订购了一台打印机,花了三个小时饶有兴趣地制作了一个iphone外壳。谈到使用经验,他说:“它仍然属于'看起来很美',但可用的材料,印刷速度,精度,制造零件的大小和批量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实际要求。”
标题:“中国制造”遭遇3D打印挑战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5280.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3C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