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带宽缩水 仅有“标称”一半
本篇文章843字,读完约2分钟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揭露“假宽带”真相
昨日(7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了“假宽带”的真相:中国固网宽带用户实际获得的带宽仅为名义带宽的55%,这意味着用户在带宽上花费的资金有近一半被浪费了。
苏小姐报道,今年3月9日,她每月花2100元购买6万亿宽带。但是,钱已经花了半年多了,网络速度到现在还没有提高。央视记者邀请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工程师许对苏小姐的宽带进行了三次测速测试。结论是,白天的实际带宽只有3万亿左右;在晚上八九点互联网接入的高峰期,结果只有0.5万亿,还不到“名义”带宽的十分之一。
在北京天通苑某小区的一栋公寓楼外,宽带服务商的广告格外醒目,提供的宽带不低于4万亿带宽。带宽值越大,用户每月需要支付的费用就越多。例如,4兆的宽带,一年发送一年的用户需要支付1960元;6兆宽带套餐交付一年,用户需要支付2100元,相当于每月1050元。
专家告诉记者,如果宽带公司履行承诺,让用户独家使用6万亿宽带,公司将入不敷出。清华大学网络中心(Tsinghua University Network Center)副教授诸葛建伟表示,即使这些宽带公司能够以很低甚至30%的折扣价从一级运营商手中购买带宽,如果保证1万个拥有专属带宽的用户能够获得6兆比特的带宽,那么向一级运营商移交的成本至少要达到2700万元,那么这些宽带公司已经破产。
据诸葛建伟介绍,经清华大学网络中心调查计算,中国固网宽带用户实际实现的带宽仅为名义带宽的55%。换句话说,这意味着这些固网宽带用户花费在带宽上的钱有将近一半是浪费的钱。
据全国消费者协会收到的投诉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互联网服务(包括宽带服务)等服务投诉占投诉总数的比例持续上升,从2011年同期的32.9%上升至34.5%。今年8月,仅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12315和96315热线就受理了156起宽带接入投诉,比7月份增加了一半以上。此外,投诉的主要问题是宽带网速慢,网络经常断线,实际网速与合同协议不符。
标题:实际带宽缩水 仅有“标称”一半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4801.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