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呈多元化格局
本篇文章2140字,读完约5分钟
从单纯花钱购买国外技术到出口自主创新成果参与国际竞争,从派遣研究人员出国学习技术到引进海外人才共同开发世界科技前沿项目,从与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到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的参与...近日,记者在湖北和四川采访中发现,中国的国际科技合作呈现出新的变化,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模式不断完善,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部长顾问阮湘平对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和模式不断创新,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从“一般人才交流和项目合作”向“项目-基地-人才”战略转变。目前,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以政府间科技合作框架为主体的较为完整的多元化合作格局。
从单向引进到联合研发
科研院所和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机构和单位。不过,谈到过去几十年的变化,华中农业科技大学副校长陈深有感触地表示:“以前国际科技交流比较简单,经常是简单的人员互访和交流,但现在的合作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此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已经能够在许多科技前沿领域与发达国家开展联合技术研究;从合作状态的角度来看,在过去,我们追随他人,依附于他人。现在,无论是资本投资还是研究水平,我们都是平等的。”
据报道,华中农业科技大学教授赵树鸿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欧盟第七个框架计划和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小反刍动物可持续发展——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南方肉羊抗寄生虫关键基因的鉴定”的支持下,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罗斯林研究所合作,构建了世界上首个山羊放射性杂交克隆板基因图谱。由其开发的抗病育种诊断试剂盒已申请国际和国内发明专利,为培育新的山羊抗病品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事实上,不仅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而且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近年来也开始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扩大合作范围,创新合作模式。
“当我们开始国际科技合作时,我们只是购买图纸和产品。但人们给你的往往不是最先进的东西,而且价格仍然非常昂贵。”四川常征机床集团副总经理谢伟回忆当时的情况说:“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与国外专家共同设计和开发新产品,不仅引进技术,还引进智力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可以说,我们合作的内涵在不断扩大。”
国际科技合作不仅是“引进来”,也是“走出去”。近年来,湖北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实施了种子和技术“走出去”战略,其培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种子多年来一直占孟加拉进口总额的一半。由于这种新的杂交水稻品种的推广,孟加拉国实现了自给自足的平衡,并开始有多余的粮食。目前,公司的合作伙伴已经从亚洲扩展到非洲和美洲,合作领域已经从杂交水稻扩展到玉米、西瓜、棉花等农作物种子的批量出口,合作模式已经从单纯销售种子扩展到合作育种和技术出口。
聚集国际人才
过去,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往往随着人员的变动和项目的完成而结束。近年来,随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建设,科技合作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可以与双方的项目、人力和R&D资源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项目-基地-人才”模式发展势头良好。迄今为止,中国已建成5个国家级国际创新园区、35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22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它还与许多国家联合建立了联合研究机构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并建立了一批联合研究基金。
中美两国政府共同出资1.5亿美元建立的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吸引了两国近百家企业、大学和实验室积极参与,得到了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去年12月,中国最大的碳捕获实验基地——中美能源合作的一个重大项目——在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竣工,标志着中美两国在碳减排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华中科技大学牵头的中美洁净煤技术联盟成立以来,已与美国牵头的西弗吉尼亚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该联盟还将组织和协调中国15所大学、企业和研究机构与美国16个单位在洁净煤技术方面的合作。
许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企业和大学领导向记者强调,他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引进和培养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东风汽车(600006)技术中心有一支由海外高层次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非常有趣的是,技术中心引进的14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中有10名来自日本。他们曾经是日本中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成员。由于参加了东风汽车公司在日本的国际交流活动,这些工程师逐渐熟悉了国内汽车企业的发展,于是他们决定回国为中国汽车工业服务。
东风汽车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极大地增强了公司的R&D实力,促进了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湖北省科技厅厅长刘传铁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湖北省资助了4000多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了3.5万多名外国专家,包括5000多名高层次创新人才,以及10多名获得诺贝尔奖等国际奖项的外国专家和外国院士。
增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武汉昌飞光缆有限公司一楼的展厅里,有一根1米多高、晶莹厚实的圆柱形“玻璃棒”。
这种“玻璃棒”的官方名称是“预制棒”,像头发一样细的光纤就是从这种“玻璃棒”中抽出来的。据一位技术人员说,这种大尺寸的“预制件”可以被拉制成长度为六七千公里的光纤。
就在几年前,中国还不能生产如此大规模的“预制棒”。自2010年以来,昌飞公司与一家德国公司开展了大尺寸预成型件拉伸技术的合作研究。目前,他们已经掌握了技术,并在下属公司实现了188吨预成型件的销售,年产量不低于200吨,部分替代进口产品,累计销售收入4.2936亿元,利税超过2亿元。
昌飞公司技术总监Roger表示:“这一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光纤产业的技术升级,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了我国自主开发光纤技术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我国光通信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像昌飞公司这样利用国际科技合作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例子还有很多。刘传铁介绍说,近年来,湖北省围绕激光、光通信、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信息光电子、物联网、信息通信、汽车电子、rfid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组织了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关键技术合作项目。有效解决了制约产业发展的若干关键技术瓶颈,提高了湖北省重点产业的整体创新水平和竞争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国际科技合作10年来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阮湘平介绍说,2001年,科技部启动了“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该计划整合了相关部门、单位和地方的国际科技合作资源,整合了中央政府投入、地方政府支持和项目承担者自筹的资源。它将项目目标、资金和管理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对外合作体系,为中国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搭建平台。
“2001年启动的‘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仅投资2700万元。现已更名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仅去年一年投资就达18亿元。”阮祥平说。
标题: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呈多元化格局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4639.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