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宁波新闻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宁波地区发生的大小事,我们致力于报道宁波的各类新闻资讯,将一个发展的宁波、和谐的宁波、时尚的宁波、健康的宁波、振兴的宁波展现给大众。宁波晚报必将成为您了解宁波、传播宁波、推动宁波的新闻主阵地。

主页 > 资讯 > 支付体系建设硕果累累彰显“中国速度”

支付体系建设硕果累累彰显“中国速度”

来源:宁波新闻信息网作者:娜娜更新时间:2020-09-10 15:41:44阅读:

本篇文章2665字,读完约7分钟

高效的支付体系不仅有利于密切金融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改善金融服务,促进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支付服务需求,而且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增强公众对货币及其转移机制的信心。

支付体系建设硕果累累彰显“中国速度”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支付清算系统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跃,非现金支付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支付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支付系统的监督管理日趋完善。中国支付体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支持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支付体系建设硕果累累彰显“中国速度”

1986年,中央银行开始实施以票据信用为主体的标准化结算体系,协调各金融机构,实现支付结算系统的现代化。“八五”期间,电子清算系统取得重大突破。1991年,中国人民银行电子银行间系统投入使用,实现了“天地对接”和“实时清算”。此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中国逐渐形成了以现代支付系统为核心,以商业银行内部银行系统为基础,地方和城市票据交换系统并存的中国支付清算体系。

支付体系建设硕果累累彰显“中国速度”

2003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大额支付系统运营管理办法》,规范了大额支付系统相关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11月底,已有109家成员机构加入银行间网络;仅2003年1月至11月,银行卡交易实现9.49亿笔,交易金额2959亿元。同城跨行交易成功率达到88.08%,异地跨行交易成功率达到80.56%。新的服务类型和模式,如电话银行和限时服务,也“流入普通人的家庭”。中国银行卡联网综合网络已基本覆盖地级以上城市,同城异地跨行交易成功率有所提高,联网综合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支付体系建设硕果累累彰显“中国速度”

进入“十一五”时期后,按照“中国速度”一年建成并运行一个系统,中国支付清算基础设施的发展已成为国际先进行列之一。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在全国建成并投入运行,实现了资金的实时到位,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为金融市场资金结算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了有力支持。2006年,小批量支付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通过支持各种支付工具的应用,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银行间清算和业务创新提供了公共平台。2007年,全国支票图像交换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通过引入图像技术实现了实物支票的拦截,支持支票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使用,方便了各地企业、机构和个人的支付活动。2008年,境内外币支付系统投入运行,为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美元等八种货币的境内外币清算服务,提高了外币清算效率,降低了外币清算风险。2009年,电子商业票据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为电子票据的发行和流通提供了基础支持,标志着我国商业票据进入了电子化时代,有效防范了票据风险,繁荣了票据市场。

支付体系建设硕果累累彰显“中国速度”

2010年,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进一步提高了网上支付等新型电子支付服务的跨行清算处理效率,支持和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目前,网上支付银行间清算系统业务发展良好。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末,全国共有120家机构开通了网上支付银行间清算系统,办理支付业务421,700项,日均交易额58.84亿元。

支付体系建设硕果累累彰显“中国速度”

近10年来,非现金支付工具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地满足了社会经济多样化的支付需求。传统票据业务不断创新,电子票据稳步推进。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发展、受理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银行卡在促进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银行卡已经成为居民个人使用最广泛的支付工具。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末,全国共发行银行卡31.02亿张,普及率为40.5%。与此同时,新的电子支付方式,如在线支付、移动支付和电话支付正在迅速发展,不断创造和满足公众日益多样化的支付需求。

支付体系建设硕果累累彰显“中国速度”

十年来,支付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支付服务机构在规范化管理中不断发展壮大。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中央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金融支付机构和证券结算机构各有侧重、功能互补的支付服务组织结构。支付服务专业化日益明显,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支付服务市场已经形成。随着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潜在风险逐渐暴露。中国人民银行大力推进支付服务市场相关制度建设。2006年2月5日,发布了《小额支付系统质押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小额支付系统质押业务主协议》,更好地防范了支付风险,规范了小额支付系统质押业务管理,明确了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2007年5月8日,支付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实时监控银行系统流动性提供了新的手段。同年10月19日,小额支付系统的存取款业务启动;2008年4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管理,确保外币支付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2009年9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支付清算组织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指引》,对支付清算行业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进行了规范;2009年10月16日,《电子商务票据业务管理办法》出台,有效规范了电子商务票据业务;2010年,管理层制定发布了《非金融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加强了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监督管理。

支付体系建设硕果累累彰显“中国速度”

10年来,我国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金融账户实名制进一步实施。中国人民银行加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建立健全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并运行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公民身份信息联网核查系统,加强银行结算账户监管,规范银行账户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实名制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末,中国共有银行结算账户42.93亿个,其中个人银行结算账户42.64亿个,企业银行结算账户2917.31万个。

支付体系建设硕果累累彰显“中国速度”

十年来,惠农支农的农村支付结算政策全面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成效显著。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改善。积极引导和协调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加入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畅通农村金融机构汇款渠道;组织开展农民工银行卡专项服务,支持农民工异地存取款需求;组织pos小额现金取款业务,为农民提供借记卡小额取款、补贴查询等服务,满足无金融机构网点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移动支付在一些农村地区试点,农民可以使用手机完成支付服务,如支付电话费、支付公用事业费和购买彩票。

支付体系建设硕果累累彰显“中国速度”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的支付系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安全高效的支付系统正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标题:支付体系建设硕果累累彰显“中国速度”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4608.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宁波晚报网介绍

宁波新闻信息网秉承“立足宁波,服务东北,面向中国,放眼世界”的理念报道宁波地区实事资讯,以及宁波房产、宁波社会、宁波团购、宁波商家、宁波装修、宁波家居等宁波各类新闻信息。传播对象包括宁波本地愈来愈多的网民和众多海内外关心宁波新闻社会经济发展的友好人士,是他们认识、了解宁波最佳、快捷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