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鸿海入股夏普:“双赢”变“双输”?
本篇文章1164字,读完约3分钟
今年3月,日本消费电子巨头夏普(Sharp)和台湾it代工巨头鸿海集团(Hon Hai Group)联手,一度被视为日本和台湾在面板领域乃至整个it领域与三星银河(samsung galaxy)联手作战的“双赢”选择。然而,日本和台湾之间的婚姻现在面临许多挑战。 上周,夏普宣布第二季度净亏损1384亿日元(约合17.6亿美元),并决定裁员5000人(占员工总数的8.8%),市值跌至27亿美元的历史低点。在鸿海股东大会上支持与夏普合作的郭台铭,最终决定重新考虑入股夏普的价格。 8月3日,鸿海宣布日本夏普同意鸿海无需履行双方在3月27日达成的投资协议。鸿海计划与夏普重新谈判股权收购协议的条款,以较低的股价收购后者的股份。对于鸿海的声明,夏普给出了截然不同的信息。夏普中国投资公司公关部主任吴桂丽8月6日对作者表示,“从日本总部传来的消息,鸿海的声明是错误的,鸿海与夏普3月份达成的合作协议没有改变。” 事实上,在夏普的股价今年3月继续下跌后,郭台铭表达了以较低价格增持夏普的计划,并希望派一名董事加入夏普的董事会。然而,这两项提议被夏普总部拒绝,因为它们违背了双方最初的协议,当时鸿海承诺不干涉夏普的具体业务,也不派董事。 这一次,鸿海希望调整原股价,重启股票谈判,但也被夏普拒绝。这也是双方对公共信息有不同看法的原因。 夏普管理层对鸿海的持股一直抱有强烈的“警惕”心态。夏普希望从鸿海获得资金,以消除2011财年巨额亏损后的赤字,并希望将更多生产外包给鸿海。 然而,夏普的管理层总是想控制控股权和日常运营的主动权。在谈判之初,鸿海获准收购四家子公司的股份,每个股东的持股比例控制在4%以内,以避免鸿海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作为一家传统的日本制造公司,夏普对于裁员和其他问题一直非常谨慎。尽管2011财年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亏损,但没有裁员计划。夏普削减开支的保守计划使其在第二季度再次遭受巨大损失。由于持续的巨额亏损,夏普的股价下跌,这使得鸿海以前高价投资的投资损失超过64%。按照目前的股价,鸿海投资至少可以获得31%的控股权。显然,在这种情况下,鸿海希望重启谈判,降低收购价格。 然而,夏普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由于鸿海投资8亿美元对其下一步发展非常重要,如果收购价格降低,其投资将大幅减少。然而,如果投资额保持不变,鸿海将成为夏普的绝对最大股东,这显然是夏普所不能接受的。 对鸿海而言,尽管它承诺在夏普股价稳定后重启谈判,但其投资者显然不能接受以先前的价格买入,因为这笔交易已经开始影响鸿海自己的股价和业绩。下一步,双方的谈判将会非常困难。是否派董事,是否直接参与夏普的运营,如何用“台湾式管理”改造夏普,也是双方谈判的关键。如果双方最终谈崩,对夏普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对投资第10代生产线的鸿海来说也是巨大的损失。
标题:反思鸿海入股夏普:“双赢”变“双输”?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4477.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腾讯否认电脑管家“裁员”
下一篇:弘毅投资与君联资本很快会到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