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逆势突围营收超爱立信 未来盈利空间喜忧参半
本篇文章1217字,读完约3分钟
全球电信设备行业的表现普遍下滑,但华为在这一趋势下超越了行业领袖爱立信,这引起了很多人的惊讶。在电信业增长缓慢的背景下,华为未来的利润/0在哪里?是否应该重新考虑转型方向?这些问题都是华为追赶爱立信后需要考虑的问题
持续多年创新并逐步形成的国际R&D体系,在2012年上半年首次在收入规模上有力支持华为超越行业领袖爱立信。根据华为发布的财务报告,2012年1月至6月的销售额为1027亿元,同比增长5.1%,但营业利润仅为87.9亿元,同比下降22%。由于华为尚未上市,这次只公布了销售和运营利润。虽然销售额增加但利润下降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但华为在公布的数据中表示,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电子通信设备市场压力也很大,保持了稳定增长。
华为的半年度报告相对引人注目
7月24日,华为宣布了半年度报告。迄今为止,爱立信、华为、NSN、安朗和中兴(000063)在过去6个月的运营情况已经披露。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电信运营商费用的削减,今年第二季度主要电信设备制造商发布的财务报告并不好看,但华为的表现非常抢眼。
从收入增长的角度来看,五大电信设备巨头中有两家在今年上半年出现负增长,其中诺基亚西门子第二季度的销售收入为33.43亿欧元(合41亿美元),同比下降8%;阿尔卡特朗讯表示,由于经济形势不佳,今年将无法实现全年业绩目标。另一家公司收入基本保持同步,即爱立信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增长0.9%。中兴通讯没有披露营收的细节,只是表示“大量合同没有计入营收,这将拖累上半年的业绩。”
虽然销售增长利润也有所下降,但华为发布的财务报告显示,2012年1月至6月的销售额为1027亿元,同比增长5.1%,营业利润为87.9亿元,同比下降22%。据《中国商报》报道,2012年上半年,华为的收入规模首次超过爱立信。此外,华为也是五大电信设备巨头中利润最高的,运营利润率为8.6%,环比增长20.3%,同比下降22.0%。由于华为尚未上市,这次只公布了销售和运营利润。虽然销售额增加但利润下降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但华为在公布的数据中表示,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电子通信设备市场压力也很大,保持了稳定增长。
这显然是由于华为去年全新的战略布局。去年初,华为建立了运营商网络业务、企业业务、终端业务等四个业务运营中心,在统一的公司平台上进行差异化运营和管理。在全球电信业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华为希望探索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新亮点。一年多以后的今天,多元化战略开始发挥作用,企业业务和终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补充“短板”转型已取得初步成果
坚持R&D创新和自主创新是华为持续努力的基石。据了解,2011年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有2463项专利申请,居世界第三位,目前拥有约10%的lte基础专利,居世界前三位。多年来,华为一直坚持将其年收入的10%投资于R&D,仅去年一年,在R&D的投资就达到24.5亿美元。到目前为止,华为已经在法兰克福、德国、斯德哥尔摩、瑞典、伦敦、法国、米兰、俄罗斯、印度班加罗尔建立了23个研究所,并与欧洲、美国和印度的主流运营商建立了34个联合创新中心。
加速转型升级是华为在市场中成长的重要力量。在新兴的4g领域,今年6月全球发布的80个lte商业网络中,华为部署了38个,占总数的47.5%,可服务2亿人。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华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为12.16%,位居第二,显示出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热销趋势。
加强渠道,避免过分依赖运营商,实现“两条腿走路”,是华为转型后的一大变化。根据最新数据,华为在全球拥有2000多个渠道合作伙伴,其中包括200多个主渠道合作伙伴,如总经销商和增值经销商。
同时,中国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当全球经济下滑、经济危机蔓延时,中国通信市场仍面临巨大商机。尤其是手机、平板电脑和互联网卡通信消费品仍然非常稀缺,尤其是数以千计的智能手机供不应求。熟悉中国市场的华为在转型和渠道方面绝对优于国际巨头。虽然运营商的利润有所下降,但运营商与国内手机的联合营销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并且后劲很大。
行业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电信运营商费用的降低,全球电信设备制造商正面临一个“困难时期”。自2011年以来,各种迹象已经出现:外国电信运营商收入大幅下降,利润下降,电信设备制造商也显示出各种下行信号。到2012年,这种增长放缓的趋势更加明显,同时设备制造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通过分析这些设备制造商和终端企业的盈亏及原因。我们可以发现诺基亚的问题非常严重,有亏损,裁员,迷失方向,内部和外部的麻烦;由于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全球电信运营商都在削减开支。思科、NSN和爱立信过于依赖3g和4g招标采购,利润下降的影响太大。即使裁员和人事动荡可能发生,前景也不容乐观。
外国巨头的日子不好过。尽管华为前途光明,但它必须提前规划。
目前,华为的增长主要由四大业务驱动。然而,这些业务能否突破电信行业增长放缓的瓶颈仍是一个问题。在企业业务中,华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思科;对于消费终端业务,华为的品牌和渠道依赖于电信运营商;就电信设备而言,爱立信比华为复杂得多。华为未来的利润/0在哪里?转型的方向应该重新考虑吗?这些问题是华为追赶爱立信后需要考虑的,也是中国所有电信设备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标题:华为逆势突围营收超爱立信 未来盈利空间喜忧参半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4345.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