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总经济师:智慧城市助力城市回归生态化
本篇文章1262字,读完约3分钟
“面对大城市的许多美好事物,9亿农民想成为市民。然而,面对城市污染、拥堵、交通堵塞等问题,5亿市民向往蓝天、白云、青山等田园城市。”生活中有各种各样被围困的城市。城市化之前,我们应该如何突破被围困的城市? 6月29日,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信息时代的城市化”的学术沙龙。工业和信息化部首席经济学家周从智慧城市的角度给出了答案。周指出,智慧城市是继信息网络高度发展之后,对生态城市演进的新贡献。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物流和信息流。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智慧城市或生态城市将很好地实现。 智慧城市帮助城市回归生态周从成都“建设田园城市”的口号中引入智慧城市。“花园城市和花园城市是两个概念。花园代表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人类把自然变成了花园,这只是农业社会的特征。工业社会是一座城市和一片水泥森林。它如何与农村融合?在我看来,城市里不可能有乡村。要实现一个田园城市,必须在信息社会真正出现之前就进入信息社会。因此,成都的概念是非常生态的。因此,森林城市可以建在有森林优势的城市,草原城市可以建在草原上,湿地城市可以建在湿地上,这是未来城市形态所追求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周这样定义智慧城市,即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现代城市的功能布局和运营管理进行重新整合和改造,从而将城市功能转变为更有利于人们在信息时代工作和生活的智能新城,是信息化与城市化融合的结果。“应该说,智慧城市是信息网络高度发展后对生态城市演进的新贡献,而这种演进至今尚未完成。只有当城市高效、便捷、集约,结合空农村的开放、绿色、洁净,才是智慧城市带给人们的期待,才是未来城市的美好景象。”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物流和信息流 周认为,智慧城市的城市演化进程仍在快速推进,其贡献可以从城市布局、城市生态化、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展望人们的生活方式。那么,实现这些愿望的切入点是什么呢?周认为是物流和信息流。 目前,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空工业和水运的发展,物流逐渐得到改善。这些车辆的发展可以缩短空.之间的距离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和推广,城乡之间的信息差距被完全填补,信息化可以将空与城市之间的距离缩小到零,因为信息是移动的,可以立即获得。信息网络的普及可以填补城市中的信息空白,使人们能够及时无障碍地获得信息和空.信息网络具有智能化的能力,可以使其他城市基础设施,如水网、电网、燃气网和道路网智能化。周认为,这些愿景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关键在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智慧城市需要建设两种类型 那么,从中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来看,建设智慧城市的重点是什么?周提出“新城市与传统城市应该采取不同的手段来建设”: 首先,考虑到城市建设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拆迁,建议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创新管理对其进行改造,逐步解决城市存在的问题,使其生态环境贴近农村。 其次,针对正在建设或将要建设的新兴城市,包括新城市、村级、乡镇级和城镇,这些新城市可以从一开始就按照智慧城市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以降低开发成本。 “这实际上是这些正在建设或即将建设的新兴城市的后发优势。”周向强调道。
标题:工信部总经济师:智慧城市助力城市回归生态化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4325.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阅读软件成APP第二大主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