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盛宴背后暗涌的危机 新一轮互联网泡沫莅临?
本篇文章1564字,读完约4分钟
互联网公司纷纷排队上市,互联网行业获得了数笔巨额融资。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行业呈现繁荣景象。
自去年10月以来,麦考林、优酷和当当网已经拉开了ipo盛宴的序幕。截至今年,国内互联网公司的ipo之路并未中断:4月16日,Renren.com提交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招股说明书。;4月18日,盛大网络宣布有意剥离盛大文学;4月21日,世纪互联网登陆纳斯达克。同一天,嘉园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并计划ipo在纳斯达克;4月22日,凤凰新媒体在美国向证交会提交了上市申请……有十多家公司在等待上市,比如Kaixin.com和迅雷。
随着大量资本涌入互联网企业,互联网行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在这个繁荣的市场背后,各种各样的疑问不断出现:高估?泡沫再现?.....当时,很难辨别。
一方面,国内互联网公司在海外上市,另一方面,他们获得了高价值的投资和融资。许多网站成功获得了巨额融资,其规模远远超过了以往的纪录。
据了解,今年4月初,JD.com宣布完成C系列融资,融资金额高达15亿美元,创国内互联网企业新纪录。随后不久,团购网站Handan.com宣布已经完成了1.11亿美元的C系列融资。近日,城市生活信息指南网站——公众评论网也在上海宣布,该公司已获得超过1亿美元的融资。
据相关研究显示,目前国内互联网公司融资时的市场销售比估计接近20倍,与投资者普遍预期的10-12倍相差甚远。
更值得一提的是,Renren.com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首日的开盘价为19.50美元,较14美元的发行价大幅上涨39.28%;收盘价为18.01美元,比发行价高出28.64%。根据收盘价,每人的市场价值是71.2亿美元。如此高的定价和筹集的资金已经远远超过了它们自身的价值。
零点2PO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亚男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在海外上市都是比较成功的模式,而且估值也是基于外国公司,所以会有一种说法认为估值过高。
“当前的ipo热源于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长期潜力的信心,以及投机者对互联网公司的热情。短期而言,目前的估值远高于互联网公司的实际价值,存在估值过高的风险。”中国投资咨询公司文化产业研究员沈哲言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对于Renren.com和网秦等公司来说,单一的盈利模式和激烈的竞争等因素影响着它们未来的发展前景。目前互联网泡沫不太可能破裂,但有一定的高估。
互联网企业估值过高可能带来市场泡沫的隐患。如今,互联网市场正如火如荼,这让很多人想起了10年前互联网市场的泡沫时期。关于互联网泡沫是否会重现,业内有两种声音。一方面,认为估值过高,投融资金额超过自身价值,存在较高的泡沫风险;另一方面,他乐观地认为,互联网行业在中国的前景是无限的,一起上市并获得高估值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目前的市场状况与10年前有许多不同。
关于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创新工场首席执行官李开复、零二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倪正东、北极光风险投资创始人邓峰等业内知名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表示,互联网投资存在泡沫。
然而,张亚男说,“经过10年的酝酿,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已经逐渐成熟。因此,企业聚在一起,获得更高的投融资是比较正常的。”
沈哲言还认为,互联网市场可能会出现投资过热,但不会出现新的泡沫。他认为,首先,互联网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变得更加理性,在线广告、电子商务等盈利模式也更加成熟。其次,目前的互联网公司拥有庞大的用户规模、坚实的价值支撑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此外,云计算、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等新技术降低了初创企业的成本。
“泡沫来自估值和基本面之间的偏差。就目前的互联网形势而言,基本面因素正在推动企业估值的上升。虽然有过多的地方,但坚实的基础决定了这轮互联网浪潮不会发展成泡沫。”沈哲言说道。
标题:IPO盛宴背后暗涌的危机 新一轮互联网泡沫莅临?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3229.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