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网络建设管理模式新转型
本篇文章3344字,读完约8分钟
中国经济网青岛3月17日电(记者刘成、通讯员邵长谦)随着3g时代的到来,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有了很大提高。传统的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在线文件共享进行调度通信的建设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移动网络建设的需要,也难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信息失误和不及时容易导致管理不到位和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借助信息管理手段实现网络建设过程控制和资源整合管理模式的转变。基于此,青岛联通的网络建设人员和技术人员,以集体智慧为目标,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和质量”为目标,自主开发建设了“移动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并在实践和应用中得到充分验证,同时获得了山东省第24届现代化创新一等奖和突出应用成果。
如今,网络建设和资源高效管理倡导绿色环保、节能降耗。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移动网络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2g网络、wcdma3g网络、传输网络、配套设备等,项目涉及专业多、规模大、建设面积广、不可控因素多。如何实现全过程、多业务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管理,建设高质量的网络,是联通人面临的新挑战,网络建设管理模式的转变是必然的。网络建设过程、模式和保障体系一般是电信运营商多年运营的沉淀产物,也是最能反映电信运营商组织记忆和运营惯性的地方。
专业整合的无缝覆盖
在系统建设规划之初,如果只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修补,或者只将单一的专业纳入系统,虽然省略了大量复杂的基础数据验证工作,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全过程监督和质量控制的目标。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将节能降耗的要求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网络建设者和系统支持技术人员经历了“头脑风暴”,重新规划了移动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蓝图。该系统覆盖了从基站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到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包括无线、土建、铁塔、传输、供电等专业项目,实现了移动工程的“全过程信息管理”,成为移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信息管理工具。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三层,包括客户层、应用层和数据层。采用工作流引擎技术,从系统架构上保证了系统的先进性。在功能上,该系统包括基站规划、基站共享、规划调整与审批、基站讨论、勘测设计、部门审查、基站建设、基站验收、报表统计等。
优化过程管理和控制
为确保系统各流程的可行性,业务部以3g基站建设为契机,全面梳理2g和3g基站建设流程,扎实做好基础工作。通过梳理,信息管理系统对6个专业(几十个建设设计单位)和27个工程环节进行管理、组织和调度,使基站建设的各个环节衔接顺畅,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从而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速度。
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基站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并行性,保证了各部门的联合评审同时进行。在施工环节中,无线、供电、配套、传输、装修等各专业施工单位可以并行填写施工反馈信息,也保证了系统运行的高效率。首先,网络建设部门组织移动基站的总体规划。规划确定后,将每个基站的规划信息分批导入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将规划基站的谈话要点和建设任务直接下发到各区市的分支机构。然后,每个分支机构将根据系统信息为计划的基站签署谈话要点。谈话要点成功后,将进入设计环节。设计单位将根据施工规范和要求测量基站。完成后,详细的设计信息和图纸将输入系统,供在线专业审查。联合评审部门包括网络建设部门、运维部门、网络优化中心、分支机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如果对设计有任何修改意见,各联合评审部门和单位将填写系统并给出反馈,完成联合评审;联合审查完成后,进入工程施工流程。联合评审后,各施工单位按设计组织施工,每天汇报各基站各专业的进度。设备供应商填写到货和开箱信息;基站的所有专业完成后,建设单位凭验收证书完成基站验收,系统根据每个基站填写的信息自动形成报告,实现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控制。
移动工程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系统还针对施工工作中的异常和突发情况设计了流程管理。第一种异常是换点。由于各种原因,基站建设受阻。通过填写变更点的原因,流程自动改变过去的状态,进入变更点的申请审批流程,审批后继续按照正常流程推进项目进度。另一种异常是额外的协调工作。由于各种原因,基站建设工期可能会有所延迟,需要各方协调。通过增加基站协调信息的输入,调度相关单位进行协作解决问题。对于异常情况,系统可以通过通知和短信的方式提醒相关人员,并调度各单位共同完成施工任务。
把握网上办公的关键
通过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很多需要通过频繁会议解决的问题都通过网上办公解决,保证了关键环节的质量和数量。首先是实现在线联合考试。在移动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是实现“卓越网络”建设的基础,因此设计评审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基站建设规模大、专业多,以及基站站点签约进度的不可控因素,项目各阶段需要数百次联合试运行。由于各单位、各专业的技术专家大多承担了大量的其他工作,很难保证每一批设计评审都能达到会议要求和质量。项目管理系统完成后,每个基站的设计审查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每个基站满足审核条件后,系统将通过短信通知所有专业技术专家。在评审窗口的2天内,各单位、各专业的技术专家可以通过网络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评审,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下设计评审会议难以组织、流于形式、评审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同时,可以更好地组织公司的高层专家参与评审。
移动工程,尤其是铁塔土建专业,环节多、隐蔽工程多、施工场地分散、基础管理工作量大,是移动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管理系统还开发了工程质量监控模块,对土木工程专业的18道工序进行监控。要求每个施工环节都必须经过环节验收,并在项目管理系统中开发质量管理模块进行监控。验收合格后,要求验收人员将验收证书和现场照片上传到项目管理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块,以备存档和备查。如果该环节验收不合格,则禁止进行下一环节施工。甲方必须到场监督定位放线、验槽、钢筋检验、模板、浇筑、接地等六个重要工序。系统模块投入使用后,通过现场检查,工程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通过精细化、信息化的基础管理和全过程控制,达到提高项目整体质量的目的。
此外,系统还可以实现所有必要工作的公告、通知和短信提醒。公告应由专门的管理员输入,并筛选相关通知人员阅读。该通知将在员工登录系统时弹出一个页面,提示员工有需要特别注意的新情况。短信以短信的形式将内容发送到手机上,确保员工即使在施工现场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系统提醒信息。该系统还提供多达20种报告管理。例如,基站进度跟踪、工作量统计、基站每天和每周的完成情况等。过去,需要手动统计一天的数据,甚至根本无法手动统计,但现在,只需点击一下鼠标,结果就会立即显示出来。该功能的实现将大大节省联通员工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
节能降耗信息共享
通过信息化过程管理,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目标,降低管理成本。有许多大型移动项目的会议。青岛地区13个区、市级分公司与市级公司之间的距离从几公里、几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不等。每次会议的车辆油耗和会议成本都比较高。据不完全统计,该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仅集中会议就简化了80%以上。据初步估算,仅项目一期就为企业节省了约4.5万元的纸张成本、15万元的人工成本和5.36万元的运输成本。
同时,为了便于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从基站建设的初步规划到竣工验收,所有的信息资料都可以在系统中录入和查询,基站的规划编号、营销区域、地址和状态都可以清楚的看到。为相应人员设置了相应的录入和查询权限,既保证了基站建设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基站的当前信息,又保证了基站建设管理系统中基站信息资料的准确安全。
经过反复论证、多次调整、不断优化和不断完善,青岛联通移动工程建设管理系统自2009年投入运行以来,在前后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移动网络工程建设管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显著提高了公司网络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以此系统为重要支撑,青岛3g网络建设综合指标,在集团公司委托的第三方测试中,在同期开展3g建设的城市中排名第一。此外,该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基于资源整合、节能降耗的移动网络建设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及管理体系和项目进度方法的创新。全过程、多服务的整合,实时性和标准化的结合,信息管理手段的应用,使公司的移动工程施工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标题:聚焦网络建设管理模式新转型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1671.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