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时代”真的来了吗?
本篇文章1260字,读完约3分钟
Ipv4和ipv6将长期共存。在当前情况下,最安全的办法是从国家层面入手,从组织结构、技术标准、资金和政策等方面入手
几天前,互联网名称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的官方网站发布了一条题为“今天已分配了最后一批ipv4地址”的消息,称“互联网已达到一个历史节点”,“最后剩余的ipv4地址已从中央池中分配出去。”
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听到了“ipv4已经耗尽”和“ipv6已经到来”这样的说法,但总有“雷声大雨点小”的嫌疑。“ipv6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什么是ip地址?例如,互联网上的每台计算机都必须有一个准确且可识别的“号码”,即一个ip地址,这样它才能连接整个网络并利用大量信息。正如一个人需要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一样,他可以被纳入社区的有序管理之中。这些“身份号码”是根据特定的“互联网协议”编制的。Ipv4是互联网协议的第四版。在这个版本的协议中,每个ip地址由32位数字表示。
Ip地址使用二进制数,可以表示的地址总数是232,大约40亿。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终端需要越来越多的ip地址,id号被用完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新添加的计算机不能申请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对于互联网,最直接的解决方案自然是扩大ip地址的数量。这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互联网协议的第六个版本——IPv6。它的长度为128位,IP地址的总数为2128。
然而,在专家看来,完全精疲力竭的日子还没有到来。就好像最后几箱货物已经离开了总仓库,并被运送到地区商店或配送中心,但它们将继续分发给每个人。在世界的五个主要地区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ips。一旦这些区域性“仓库”的IP地址被完全分配,这将意味着真正的“供应耗尽”。
这一地区分配过程将持续多久?ipv6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疲劳时间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一年内不会有大问题。但是,由于ipv6实施的复杂性,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总工程师李晓东说。
李晓东承认ipv6实施的复杂性涉及许多方面,但“技术”不是主要困难。eecs副教授陈豪指出:“目前发展ipv6的瓶颈是应用层,如数据库系统和web服务。”
那么,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为即将到来的“ipv6时代”做好准备了吗?
陈玉杰说:“现在ipv6的骨干网已经建得很大了,但是在这个网络中实际运行的流量很小。”
根据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星教授的研究,目前中国ipv6地址的国际申请严重滞后,中国ipv6地址数量仅为美国的1/148,IPv6资源的申请主要集中在北京。
为什么在喊了多年“狼来了”之后,ipv6的发展仍然“有限”?陈伟认为,一方面,国内电信运营商手中还有很多剩余的ipv4地址,他们在实际应用中没有感受到ip地址的压力,所以并不着急;另一方面,在下一代互联网是否应该采用ipv6技术的问题上,it界也有不同的声音。在她看来,ipv4和ipv6将长期共存。目前,最安全的办法是从国家层面入手,从组织结构、技术标准、资金和政策等方面入手。例如,处理应用程序、设置软件系统访问标准等。
标题:“IPv6时代”真的来了吗?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1584.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