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业发展态势喜人 五大措施助推厂商成长
本篇文章1565字,读完约4分钟
软件产业是一个无污染、低能耗、高就业的知识型战略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主导性产业,是促进两大产业融合的重要支撑,是培育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十一五”期间,中国软件产业政策环境不断改善,规模迅速扩大。产值、从业人数、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都有了很大提高,发展卓有成效。
2010年,中国软件市场规模(600536)达到1157.16亿元,同比增长16.5%。从产品结构和竞争结构来看,跨国公司在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开发工具在内的基础软件领域仍处于强势地位,但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当地制造商已经开始在这一领域开发自己的市场。就中间件和信息安全系统而言,市场相对集中,与需求的增长相比,几十家大型制造商形成的竞争不是很激烈。在应用软件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竞争结构趋于稳定,并购逐渐开始出现。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站在未来五年之初,我们发现软件市场正在悄然发生重大变化。无论是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的新兴市场,内需启动带来的范围扩大,四、六级市场的潜力,还是以中国为未来市场增长重点的外国跨国巨头带来的竞争压力。所有it供应商都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门槛。他们需要认真考虑和规划未来的商业趋势和商业模式,敏锐地抓住市场发展的机遇,通过早期的规划和发展,为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争取更好的地位。据赛迪咨询公司介绍,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提高综合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响应用户对集成解决方案的需求趋势,逐步实现业务多元化
近年来,软件行业的并购使得甲骨文、ibm等企业的业务越来越一体化,产品线越来越丰富,从而增强了整合企业面对新兴企业的竞争力。许多专业领域的软件供应商已经被甲骨文(oracle)和IBM(IBM)等大型综合性供应商收购,或者面临被这些供应商收购的命运。通过并购,综合性制造商不断扩大产品线,提供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整体解决方案,一方面增强了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实现了与客户业务更深层次的结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来自于客户需求的变化,客户采用it技术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的目的正从提高部门层面的效率转向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制造商可以更快地渗透客户的商业战略,通过并购抓住市场机会。
我国各行业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基本上经历了硬件应用、基础软件和工具软件应用、部门软件应用、专业系统应用和综合综合解决方案建设阶段。从软件系统应用的角度来看,解决系统间互联问题,提高it资源利用效率的系统集成,建立一个集成的综合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深化业务管理的需求趋势。用户信息化特征和需求的变化趋势,要求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策略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企业应该更加一体化,产品更加集成化,信息技术服务更加多样化。
2.响应软件服务趋势,积极向服务转型
随着宽带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将更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转移到互联网上,并通过网络使用软件和服务。各种软件和网络公司都顺应了这一趋势,它们的服务向两个方向融合,推出了各种新的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模式和服务模式。这些新的服务模式大多依赖于远程服务器,用户只有通过订阅才能获得相应的功能和服务。随着saas、云计算等应用的扩展,传统软件企业的商业模式,尤其是盈利模式,在未来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从销售产品许可证到销售服务。
软件和互联网的融合趋势催生了许多新的服务企业。微软、甲骨文、ibm和sap等传统软件供应商也推出了类似的服务,与salesforce领导的专业saas服务提供商展开竞争。中国软件制造商也必须适应这一趋势,调整他们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并加快向服务的过渡。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软件产业发展态势喜人 五大措施助推厂商成长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1168.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