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名单扩容至24家 申照企业等待准生
本篇文章1513字,读完约4分钟
央行的许可证已经很久没有发放了,渴望获得“出生许可”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花时间挤进了候选人阵营。第一批17户家庭之后,最近又有7户新家庭进入了宣传过程。

名单扩大到24个
在本报记者独家披露“前17家上市企业名单”后,尽管有很多传言,但央行在发放牌照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动作。
然而,各种决心赢得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企业仍在积极进军。据记者不完全统计,1月28日左右,央行上海分行、天津分行、深圳中心支行再次发布了7家企业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公告。

这7家企业的名单是:上海4家,即上海捷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支付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迅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盛大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一、天津渤海益胜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深圳有两家,分别是深圳银盛电子支付技术有限公司和深圳一卡汇科技公司。和以前一样,经过一段短暂的宣传期后,公告信息内容已从央行网站上删除。

在央行集中进行两批公示后,预计首次领取营业执照的候选企业名单将至少扩大到24家。就地理分布而言,上海领先10家公司,其次是北京和深圳,电子支付交易发达的杭州、广州、天津和海南的企业也有席位。

“春节前,我们公司根据需要增加了一些申请材料。假期过后,央行没有新的指示。很难说它是否会在第一季度获得许可。我们只能等待。”一位被列入第一份公开名单的企业高管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与第一批企业相比,第二批申请支付服务的企业更加丰富,不仅包括网上支付和银行卡收单,还包括手机支付服务和预付卡服务。如主要从事移动支付业务的上海捷银公司、主要从事购物卡业务的上海善德公司、上海贝宝公司和深圳银盛公司都申请了全业务牌照。

其中,注册资本最大的是上海善德公司,注册资本约为2.3亿元,最小的是深圳银盛,注册资本为1亿元。
以上七家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但不乏国有企业资本。例如,中国银联通过其子公司银联商业有限公司持有上海贝宝公司2.68%的股份;海航集团通过其核心企业HNA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天津渤海怡盛商务服务有限公司80%的股份..

上述企业高管表示:“中央企业对第三方支付市场兴趣浓厚,地方央行分行也非常积极地推动第三方支付。”“例如,第一批申报企业中已有四家有银联背景,海航集团已在海南申请。一,这一次在天津。”

深入培育商业领域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市场动作频繁,如中国移动参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银联和贝宝进入跨境支付市场、阿里巴巴向支付宝注资50亿元。觊觎支付业务机会的企业从跨国巨头到大型国有企业再到民营企业,国家队和民间队都在争分夺秒地抢占市场份额。

第三方支付业务也在扩大。例如,淘宝的子公司支付宝和腾讯的子公司财付通凭借其电子商务网站迅速占据了电子商务领域的主导地位,而环迅支付和快钱公司则紧跟空航空、金融等行业的需求,深入挖掘行业应用。

"业务逐渐多样化。"上述高管指出,一方面,他们逐渐从私人走向公共;另一方面,随着央行对这一行业的规划,以前远离监管边缘地带的预付卡业务正式纳入了法律业务范围。

目前,网上支付仍然是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主流。根据enfodesk的最新数据,2010年,中国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市场集中度,支付宝占据了51.2%的市场份额,而支付宝、财付通和快钱三大公司占据了整个市场的80%。

易观国际发现,2010年,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始呈现差异化发展趋势。基于自身优势,所有支付公司都加大了在空航空、游戏、基金、保险等市场的创新和开发力度。

“2011年,随着支付许可证的发放带来的行业洗牌,以及支付市场对盛福通、网易等大型互联网集团的依赖,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易观国际的分析师张萌说。
标题:第三方支付名单扩容至24家 申照企业等待准生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0901.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诱惑下的“毒苹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