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阵营都想主导移动支付
本篇文章1387字,读完约3分钟
当手机用户用手刷卡时,是刷手机账单账户还是银行账户?谁将领导客户信息的管理?如何分配信用卡佣金?对于这些差异,银行和电信运营商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毫无疑问,在移动支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将获得更大的佣金份额。
两次失败的尝试
第三方支付机构yeepay的总裁唐斌表示,移动支付实施缓慢的最大障碍是“谁来领导电信运营商和银行”的问题尚未解决。到目前为止,在移动支付领域,运营商和银行之间的合作模式还没有公认的统一模式。根本原因是如何分配利益的大问题。
移动支付需要将运营商的电话账单账户和银行账户绑定在一起。银行想用手机支付的账户是银行账户;运营商希望通过手机账单账户完成移动支付,银行账户成为资金转账的附属账户。
中国移动原本打算绕过银行,独自探索移动支付业务。它的信心来自其庞大的客户群,但中国移动遭遇了挫折。虽然手机“手机钱包”已经在上海等地区推出,但手机钱包等支付服务很难全面推广,因为只能用手机账单账户的资金支付,且受小额账户上限不超过1000元的限制。此外,中国银联推出的13.65mhz pos机与中国移动推出的2.4ghz标准不一致,也使得中国移动移动钱包的应用场所受到限制。
以银联为代表的银行曾希望放弃运营商,发展移动支付服务。此前,银联推出了一种用于移动支付的智能sd卡,可以插入手机卡槽中实现移动支付。“但是不能连接到电话账单账户绝对不方便。我相信它不会成为主流。”一家银行的信用卡产品经理表示,与手机的兼容性也是一个大问题。
“只要运营商为银行提供一个标准的接口,银行就可以通过发行智能芯片卡让用户安装在手机上来实现移动支付。”唐斌说道。然而,电信运营商不愿意受到银行的约束,而是成为一种简单的渠道服务,这是运营商难以接受的。
合作可以双赢
只有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将手机账单账户与银行卡账户绑定,并使用银联的pos渠道,才能真正推动移动支付的应用。中国移动决心采取主动,通过收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股权,避免了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60万)复杂的谈判和利益博弈过程,间接获得了金融牌照。
公平合作可以自然地约束利益,消除分歧。但对大多数银行来说,与运营商谈判条款并不容易,银行和运营商都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
在中国移动选择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之后,大多数银行选择与中国联通(600050)和其他运营商结成联盟,以抓住移动支付机会。目前,工行和交通银行在移动支付业务上已经展开,合作运营商是中国联通。
据记者了解,深圳工行与中国联通的合作模式是,移动支付过程中的扣款和消费账户为银行账户,两个绑定账户既相关又独立。
然而,一直坚持采用自己开发的2.4ghz标准的中国移动,在中国银联对13.56mhz标准的非接触式pos机的大力推动下,已经开始做出些许妥协,转而采用13.56mhz标准
然而,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移动在一些子行业继续实施2.4千兆赫标准并非不可能。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发展了数千家商户来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工行深圳分行银行卡部副总经理朱丽丽表示,如果运营商、手机制造商和银行能够共同探索移动支付业务,将会有更多的改善用户体验,这也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据记者了解,由于手机支付可以通过放置智能芯片卡来实现,银行绕过运营商直接执行手机支付功能并非不可能。然而,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移动支付这块巨大的蛋糕变得越来越清晰,我相信有关各方最终会携手合作。
标题:两大阵营都想主导移动支付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0685.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