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IT巨头接连落户西部 产业链上下游合掀转战高潮
本篇文章3479字,读完约9分钟
“向西走!”许多跨国it公司对此感到兴奋。
2010年12月5日,全球最大的pcb制造商台湾华科商务集团与重庆市政府签订合同,正式决定在永川建设其西部总部和第二生产基地。该电路板被称为“电子系统产品之母”,华科商务集团将在西方建立全球最大的笔记本主板配套基地。
四天前,宏碁还宣布了在重庆的一项重大投资——建立一个全球生产基地和中国的第二个运营总部。此时,惠普、戴尔、宏碁和联想都在西方落户。
与2009年的初始启动相比,2010年it产业的西进浪潮进入大规模实施阶段。尤其是最近几个月,一个又一个的消息传来,工业巨头在西方设立营地,这导致了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全球最大的台式电脑中央处理器散热器供应商祁宏科技最近决定在成都建立一个新家。该公司董事长沈庆兴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我们忽视西进浪潮,我们将错失未来发展的决定性机遇。
潮汐西
2010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年初,中央政府表示,西部大开发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任务,国务院提出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要求。商务部还表示,将为跨国公司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和支持。
在有利的形势下,跨国公司决定配合中国政府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2010年第一季度末,ibm宣布成立大中华软件集团中国西部,并在Xi设立了ibm中国发展中心(中国西部)、ibm全球分析软件实验室和ibm区域软件增长中心。据ibm称,这是其2010年中国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目的是配合中国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第二个十年的发展,辐射和支持中国和全球企业对商业智能和商业分析能力的快速增长的需求。当个人电脑巨头戴尔在9月中旬宣布将在成都建立中国第二个旗舰运营中心时,它也明确表示支持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
“英特尔、惠普、富士康等公司逐渐在西方形成了一种氛围,这为个人电脑制造商向西方转移奠定了基础。”国际数据公司中国计算机系统研究部经理王纪平这样说。
值得一提的是,跨国公司不仅将西部大开发视为自己在中国发展的新机遇,而且还将业务重点放在这里,许多“旗舰”级机构曾在西部地区出现过。
戴尔在成都的旗舰运营中心集生产、销售和客户服务于一体。2010年10月29日,联想宣布在成都建立联想(西部)产业基地,该基地具有生产、研发和运营三大功能。宏碁赋予重庆基地的功能也有“旗舰”的含义,该基地将成为宏碁在中国最大的笔记本和智能手机产品生产基地。据报道,到2012年,宏碁50%的笔记本电脑将在这里生产和运输。除了制造业,宏碁未来还将把部分R&D和运营工作放在重庆,其新基地将整合R&D、生产、营销和结算服务。
与综合成本逐渐上升的东部沿海经济带相比,中国西部在成本和市场上的优势已经成为吸引it企业的主要因素。去年,英特尔关闭了上海的包装和测试工厂,并将其生产能力整合到成都工厂。业内人士认为,英特尔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降低成本。西部的劳动力成本明显低于沿海地区,随着当地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未来物流优势将明显增强。在市场上,只有电脑产品被当作例子。咨询公司idc预测,到2014年,中国西部对这类产品的年需求增长率将达到21%。
这一波it产业转移也体现在产业链的联动上。代工巨头富士康进入重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可以直接承接惠普的代工订单。联想首席执行官杨指出,联想带给成都的不仅仅是一个制造工厂,而是整个it制造产业链。台湾笔记本电脑代工公司康柏进入四川,带领数百家配套企业对其进行检查,并准备跟进。
成都和重庆摔跤
成渝和Xi是西部最重要的三个城市,统称为“西三角”经济区。在it西进的浪潮中,一圈三个城市掀起了内部竞争,纷纷向it企业扔绣球。
成都和重庆之间的竞争尤其漫长和激烈。这两个城市刚刚上演了一场“肉搏战”让康柏落户(成都最终胜出),而之前对富士康的竞争则是旷日持久的。
早在2008年,四川省委书记刘启宝就邀请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访问四川,然后与鸿海代表会面谈判,决定将鸿海子公司富士康招入成都,但被突如其来的“5·12”地震打断。
这给了重庆一个从后面来的机会。时任重庆市副市长的黄亲自游说,希望通过成功引进惠普来吸引富士康。随着惠普和富士康的到来,其他原始设备制造商不能坐以待毙。从去年底到今年年初,英业达和广达相继与重庆结婚。
成都凭借其软件产业在整个西部乃至中西部地区的优势,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相比之下,重庆是一个著名的老工业基地,但“先天不足”的重庆仍显示出取胜的势头。建议改写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格局,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重庆的第一支柱。去年1月底惠普(重庆)电脑生产基地正式建成投产后,重庆市市长黄表示,该基地400万台产能全部达到后,将给重庆带来300多亿元的产业集群。
随着惠普、宏碁等代工厂商的到来,三年内全球三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将成为“重庆制造”,重庆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委员会负责人高兴地说,it巨头纷纷落户重庆,未来全球笔记本电脑增长的一半将是“重庆制造”,西部it中心将是重庆。
面对重庆的咄咄逼人,成都并不示弱。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8-2017年)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99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将占全市gdp的10%。到2017年,成都将建成世界著名的软件城市、中国一流的信息服务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强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城市。
自2009年6月以来,成都已尽一切努力加快与富士康的合作。四个月后,曾感叹刘七宝“国民待遇”的郭台铭最终决定投资四川。富士康计划在成都投资总计21亿美元,这是中西部最大的招商项目。"帮助成都成为全球信息产业中最不可动摇的城市."富士康集团首席投资官庄表示。
成都市信息产业办公室主任刘墉表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布局就像一只“鸟”,头在长三角地区,两翼在环渤海和珠三角地区,尾在成都。鸟头提前发育,两翼的表现不够出色。因此,随着产业转移,以成都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正在迅速崛起。
他还认为,重庆的it制造产业链和成都的软件开发是高度互补的,西部几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将形成一个自然均衡的过程。即使也有芯片行业,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侧重点。
每个都有自己的长度
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的“未来10年增长最快的城市”研究报告,成都和重庆是中国上榜的四个城市之一。成都上榜的原因是新建筑激增,吸引了像戴尔这样的高科技公司。重庆是一个有许多外国大公司的城市,如福特、微软、惠普等。,其业务发展前景可观。由此可见,It企业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中国西部两个具有代表性城市的魅力指数。
名单上的另一个城市苏州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所辖昆山聚集了以康柏、梓潼和富士康为首的1000多家it企业,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而且形成了包括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手机在内的完整it产业链。然而,西方强大的吸引力并没有威胁到苏州。
苏州一个加工区的负责人告诉《it时报》,一个完美的it产业链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苏州花了15到6年时间来打造今天的it产业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魅力四射的信息技术巨头并没有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样的老地方转移出来,而是向西部扩张,仍然有一些选择要坚持。
在苏州吴中出口加工区,世界第二大电子合同制造服务提供商伟创力电脑生产基地第三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前两个阶段的总面积已超过9万平方米。伟创力电脑制造行业副总裁张国安告诉记者,伟创力在选址时非常重视物流成本和供应链,经过多次考察后决定留在苏州,苏州已经成为伟创力全球重要的电脑生产基地之一。
伟创力的电力产品生产基地位于赣州,也是因为该业务对供应链的要求相对较低。
戴尔的决定也证明了沿海地区在西部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成都投资新运营中心的同时,戴尔不仅没有削弱厦门旗舰中心的重要性,反而扩大了厦门工厂的业务。戴尔副董事长杰夫·克拉克(Jeff clark)在参观厦门工厂时告诉记者,利用厦门工厂和当地的航运港口,可以使戴尔的供应链更加可靠、经济和快捷。
一些沿海地区的运营商指出,当大型it企业西进时,他们对当地的优惠政策更感兴趣,而这些政策是否可持续还有待观察。此外,对于改善产业链至关重要的中小配套企业,可能无法享受与大型企业相同的优惠政策。
此外,西方的相关人士从当地的角度给予了提醒。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艺声指出,“成都it产业的发展看起来非常美丽和生机勃勃,但如果长期缺乏核心竞争力,一旦外部市场发生变化和波动,投资热潮消散,空空.可能两手空空”
标题:世界IT巨头接连落户西部 产业链上下游合掀转战高潮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0611.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