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何无缘境内市场
本篇文章1326字,读完约3分钟
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投资更多,因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用户。与此同时,中国也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投资者,但国内股市并没有向互联网公司敞开大门。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选择在美国上市时,华尔街不时传来好消息,说成功募集了多少亿美元,上市后股价上涨了多少个百分点,国内投资者不可避免地会抱怨:为什么我们不能参与这么好的投资机会?这难道不能成为“肥料和水流入外部世界”吗?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公司没有选择在中国筹集资金并上市,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这么做,也不是因为他们的错误。互联网公司不可避免地会错过国内资本市场。
从最近几个月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特点来看,它们一般连续三年没有盈利记录,其业务模式的稳定性值得探索。与此同时,这些大多是轻资产公司,他们大多数没有自己的房地产。只有几台电脑可以称之为固定资产;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是几个专业人士和他们的专利。有人开玩笑说一个小小的u盘可以把所有的公司都放进去。
审计制度制约企业国内上市
通过比较国内和美国的企业发行和上市制度,我们可以发现最大的区别在于国内的审计制度,即所有的企业都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计,才能获准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交易所上市。美国采用注册制度,只要企业符合规定的上市条件并通过相应的听证,就可以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至于以美国存托凭证的形式上市,就容易多了。
在中国,监管制度对企业的ipo有较高的要求,包括对企业的业务范围有一定的限制;必须有长期连续经营和盈利的记录,同时,盈利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招股说明书还应详细证明该企业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并将在未来保持持续增长;此外,有必要充分揭示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在美国,对ipo企业持续经营和盈利的要求相对宽松。在纳斯达克市场,即使是亏损的公司也可以发行股票并上市,企业似乎不需要太多的承诺来证明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强调未来的发展前景。
由于中美资本市场的差异,在中国上市的大部分公司都有一定的规模和相对较好的质量。只要它们通过了监管机构的审计,一般就可以成功上市。而且,只要发行价格不太离谱,或者ipo上市时市场环境不太差,IPO上市时股价往往会上涨。
然而,在美国市场,情况不同。一些公司有资格上市并通过了听证会,但它们可能不会被市场认可。如果上市公司在路演中市场反应冷淡,客户认购不足,可能导致发行失败。一些公司即使降低价格,也会跌破发行价。
近年来,国内股市新股“破发”现象相当频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事实上,新股“破发”现象在美国股市非常普遍,包括前一段时间在美国上市的大量中国互联网公司,“破发”现象也非常严重。应该说,与国内和美国市场的ipo制度相比,美国是完全市场化的,而国内股票市场则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
正是由于严格的上市标准和审计制度,再加上国内股市浓厚的行政色彩,中国互联网企业很难在国内市场上市,因此不得不选择海外上市。新浪。人人都熟悉的新闻网站是中国最早的新闻网站,类似于新闻编辑单位。根据目前国内市场的规定,新闻出版单位在中国上市时,必须实行编辑、制作、出版、印刷和广告分离制度。因此,不要说十年前新浪不能在中国上市。即使是现在,恐怕也很难获得上市资格。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标题:互联网为何无缘境内市场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0562.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