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是农村移动互联网发展软肋
本篇文章1188字,读完约3分钟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缺少的是基础设施上的应用和服务。这种发展最终是由生活和社会化的需要所驱动的
不久前,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信息和通信技术使农村生活更美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一半以上农村人口、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业大国来说,这样一个主题确实具有现实意义。信息和通信技术应该造福于广大农村地区和数亿农民,并确实为中国广大农村人民创造一种“更好、更时尚和更方便的现代生活”。
然而,目前,农村地区往往成为新兴通信技术的萧条地区。就移动互联网而言,农村地区只能被视为一个交错的开始。尤其是在中国手机用户超过9亿、互联网用户达到4.77亿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令人遗憾。
原因很简单。目前,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缺乏市场。移动互联网主要面向生活和娱乐应用,而城市人是需求和应用的主体。由于农村地区对文化消费的需求相对较少,特别是大量中青年农民工进入城市,“留守”人群缺乏新技术的入门能力和使用能力。换句话说,由于人口流动性小,生活节奏慢,互联网在农村地区不是“移动的”。在许多农村地区,手机只需要具备语音通话功能,甚至短信功能也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刺激3g应用和服务。
从全球来看,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尤其是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诺基亚和其他传统手机制造商已经与苹果结盟,微软再次专注于开发新的手机操作系统。中国的通信设备巨头,如中兴通讯(000063),每年生产数千万部手机,已经专注于3g和下一代手机业务,他们传统的2g手机业务已经转包给他人生产。所有这些都得到移动互联网坚定不移的发展趋势的支持。
但客观地说,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并没有在时尚上被预见,3g网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出现了带宽不足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限制了国内移动互联网在内容和服务方面的增长。在国际上,像瑞典一样,中国已经开始建设4g网络,中国企业也有权谈论4g时代的通信标准。看到这一点,国内电信运营商、设备厂商和内容服务提供商都在积极推动3g向4g的发展。
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在瞬间从贫困发展到最先进的水平。跨越式发展不是梦。在埃塞俄比亚、利比亚和其他非洲国家,世界上最先进的3g网络已经建成,而这些国家以前几乎没有通信基础。就中国的农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而言,包括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城市相比,并不落后。目前,中国100%的乡镇能够接入互联网,其中99%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具备宽带接入能力。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缺乏的是基础设施上的应用和服务。这种发展不仅是由“农信通”、“信息园”、“金农通”等信息服务平台或涉农网站驱动的,也是由生活和社会化的需求驱动的。乐观的是,一方面,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也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更丰富的信息和更快的传播手段。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民工的“回流”将形成重要的需求来源。
标题:需求是农村移动互联网发展软肋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0491.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